要聞港聞

內企佔港股大比重 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大如工商銀行,去年底地產企業的不良貸款率亦超過6%。 大如工商銀行,去年底地產企業的不良貸款率亦超過6%。
大如工商銀行,去年底地產企業的不良貸款率亦超過6%。
【本報訊】內地債務危機不斷發酵,經濟每況愈下之際,香港庫房亦赤字高企、財政緊絀,要頻頻發綠債、銀債等籌錢。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表示,中港經濟密不可分,一方有難,將觸發連鎖反應。在最壞情況下,金融管理局有可能要重蹈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的覆轍,被迫要動用外匯基金來救市,故他呼籲當局應未雨綢繆,想方設法盡早疏導風險、穩定人心,以避免事件向最壞的情況發展。
他解釋,香港雖然屬於中國境外,但以本地股市為例,內地企業在恒生指數內佔很大比重,現時包括恒大、碧桂園、中植系、內地信託產品等接連爆雷,容易動搖本地和外地投資者的信心,難保會否引發更大金融危機,要港府動用儲備救市。
外界憂內地打港儲備主意
事實上,目前市場仍未能確切知道銀行涉及內房的貸款敞口有多大,「小存戶最驚係銀行出事擠提攞唔番錢」,在重重連鎖反應之下,最終或會連本地樓市都會受到拖累。為免人心惶惶,他促請香港財金官員出來澄清本輪內地經濟危機對本港影響究竟有多大。
市場不時憂慮內地會否透過貨幣互換協議,打香港外匯儲備的主意,尤其是如今內地經濟愈見困難,債務問題不斷惡化,最終會否需要香港出點「綿力」提供「援手」?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中國人民銀行與很多國家的央行都有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有關協議目的主要為離岸人民幣結算時可能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提供安排。金管局過去也曾解釋,香港外匯儲備是指非港元資產,而在「港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過程香港只是用港元交換人民幣。外匯儲備有審計署同其他獨立的核數師嚴格審核,《外匯基金條例》亦明確規定其使用用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