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人不願生育 發展怎能持續

港府昨日公布最新人口數字,按年微升2.1%至749.8萬。當局解釋,人口增加主因是社會復常,多了港人從外國回流,以及搶人才計劃建功。然而,人口微升並不足恃,皆因本港生育率一年比一年低,現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城市,加上人口老化加劇,社會前景充滿隱憂。
家計會公布每5年進行一次的「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追蹤本港已婚夫婦及同居伴侶在家庭計劃等趨勢,去年的調查結果發現,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較5年前增加逾倍至43.2%;有一名及兩名孩子的女性比率,各佔約四分之一,較5年前分別下跌約一成。婦女的平均實際子女數目,延續過去數十年一直下降的趨勢,由2012年1.2名,跌至2022年的0.9名。
調查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也跟聯合國最新公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每名婦女平均只生育0.8名子女的結果相近。事實上,生育率下降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不是香港獨有,但香港出生率比南韓、新加坡、澳門還要低,人們便不禁要問,何解?難道香港的生活環境連澳門也比不上?
生兒育女責任巨大,跟數十年前「天生天養」觀念大相逕庭,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供書教學必須精心規劃,少一點財力、心力都做不到,這顯然是「少子化」以至「無子化」的重要原因。再者,香港百物騰貴,不僅上樓難,即使上到樓,人均居住面積亦僅有100多平方呎,落後於其他發達城市。當住所「豆腐膶」這麼小,家庭環境擠迫,想「生多個」自然也不容易。更不必說,香港男少女多,而且女性在職場地位提升,不少女性傾向遲婚或不婚,同樣對生育率造成打擊。
當然,如果政府有完整人口政策,有重視生育率不足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提供更多刺激生育優惠,香港的情況或許不會這麼難堪。可惜事與願違,相關政策局高官早前還侃侃而談,聲稱生育是個人意願,政府不宜干預,與內地鼓勵生育背道而馳。正是港官長期無為而治,萬大事均以「積極不干預」為擋箭牌,為官一任,夠鐘就走,以致一事無成。單靠《財政預算案》提高子女免稅額鼓勵生育,零敲碎打,力度不足,只是聊勝於無。
其實,不少團體或議員都留意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有提出建議,例如增加外傭開支扣稅額、增加託兒設施等,但港府意見接受,態度照舊,一味以引入外勞作為補充人口的不二法門,卻不願意切實推出鼓勵生育措施,以及制訂長遠人口政策。沒有政策,沒有目標,沒有動力,香港當然是不斷蹉跎,競爭力跌跌不休。
必須指出,香港預計在2050年將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逾四成人口達到或超過65歲。一方面是年輕人拒絕生育,另一方面是老年人急劇增加,社福醫療開支有增無減。港官猶自我感覺良好,一味好整以暇,漫不經心,香港前景危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