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國際平衡

即使美國與北約全力攻擊、制裁,俄羅斯獨力抗衡之餘,按購力平價計算,經濟還居全球第6,在歐洲居首位。而依其龐大的礦產能源資源條件,以及其抵抗西方的能力,今後仍有發展餘地。全球各國中,今後二、三十年裏,中國、美國、印度會是領先的大國,第二梯隊便是日本、墨西哥、印尼、巴西、俄羅斯等人口大國,除日本外,都屬新興大國,俄羅斯則是大國復興。
俄羅斯優勝於歐洲的強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均居其後,或許歐盟不解體的話,還可與之抗衡,但已不屬全球第一梯隊的領先國。在今後的國際形勢裏,美國獨霸的地位必失,也顯然難以用霸權迫使歐盟脅從,從地緣、經濟來看,也從現實的政治考量,歐洲早晚會與俄羅斯重新合作,俄羅斯則挾歐亞的東西關係,雖然囿於人口不足,應仍可以在後美國霸權時代強國之林中脫穎而出,保持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後美國霸權時代的國際,因各國勢力均衡,差別不大,各方制衡未必出現戰國爭雄之勢。若能以國際協議、聯合國的多邊體系約束各國,抑制軍事的衝突,讓各國以和平競爭來互相促進發展,大有可能出現不同板塊的區域整合。三大國的中美印各自在所在地域形成較大的經濟合作體系,其餘第二梯隊的大國亦有其區域較小的合作體系,並與三大國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與競爭關係。
全球的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現新一輪的國際化、全球化,卻有別於西方列強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或美國霸權的全球化。多元發展形成的互相制衡,使全球化的經貿政治關係趨於平等與公平,沒有一國或國家集團有足夠的力量把個別利益強加於各國之上。或許有可能如歐洲在英國霸權主義之前的合縱連橫,英國對其他各國分而治之,但是當年的條件是歐洲獨強,其餘老大帝國積弱。今後的情況是亞歐非美各洲大國林立,互相競爭與合作,全球政治的平衡多元而相對穩定,合縱連橫不易出現像中國戰國時代的秦吞六國。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平衡可以不斷轉移變化,卻還是會有新的平衡來主宰國際形勢的變化。
這或許是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機會。由美國攻擊俄羅斯、中國掀開序幕,原因是中俄削弱美國霸權,把各國發展從霸權主義的欺壓中釋放出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