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促推外勞煞停機制 保障本地工人權益

有指輸入外勞後,會令建造業工人工資下降。 有指輸入外勞後,會令建造業工人工資下降。
有指輸入外勞後,會令建造業工人工資下降。
【本報訊】政府推出建造、運輸、航空等多個行業的輸入外勞計劃,有工會形容現時的外勞政策猶如「中門大開」,擔心會損害本地勞工就業機會,令他們的工資進一步受壓。工會建議當局倣效澳門,設「外勞煞停機制」及「外勞專責小組」,以妥善處理輸入外勞為本地工人帶來的問題。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早前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討論外勞政策,昨交代交流結果。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示,澳門由80年代起開始輸入外勞,他們的經驗能夠反映本港未來開放26個工種的影響。他引述澳門統計局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澳門外勞人數約16萬人,佔就業人口四成,其中「酒店及飲食業」和建造業分別佔26%及18%。澳門工聯總會代表亦向丘提及,以建造業水泥工為例,因輸入外勞令工資由以前1,200元「一工」,降至800元,認為本港應借鑑澳門輸入外勞經驗,認為「一刀切」開放多個工種,勢必會抑壓本地工人福利及薪金。
成立專組跟進相關事務
議員梁子穎就表示,澳門實施輸入外勞政策較長時間,但在疫情期間,曾出現「本地人無工開、外勞有工開」的現象,反映過量輸入外勞會直接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情況,希望當局設立「外勞煞停機制」,當經濟下行及就業率減少,或發現行業工資中位數被壓低時,必須要停止輸入外勞,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
梁又指,澳門為外地勞工亦成立了「聘用外地僱員廳」,認為本港可以倣效,由勞工及福利局成立「外勞專責小組」,以處理外勞事務,包括聘請、外勞權益、跟進投訴等,甚至授權部門檢控違法人士,如果出現勞資糾紛,主動跟進外勞投訴,並予一個特別通道讓工聯會協助外勞。
工會向政府提出建議要設立「外勞煞停機制」。工會向政府提出建議要設立「外勞煞停機制」。
工會向政府提出建議要設立「外勞煞停機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