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旅客需求早變改 故步自封怎招財

時代不斷變遷,人們的需求也隨之改變;跟不上變遷的步伐,終歸會被時代所淘汰。以香港為例,經歷3年疫劫後,本港百廢待興;中港恢復通關已有半年多,港府一直試圖通過推動旅遊業復甦,帶動本港整體經濟發展;奈何官員未能準確掌握旅客心態上的轉變,只懂得以舊思維迎接新挑戰,虛耗公帑舉辦一場又一場活動,吸引力卻欠奉,訪港旅客至今尚未恢復疫前水平。倘若港府繼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香港早晚會被淘汰。
早前受疫情封關影響,人們渴望旅遊、追求自由的心,一直受到壓抑;至今年初疫情緩和,世界各國陸續開關,各大旅遊城市皆迎來期待已久的旅客潮,享受旅客的「報復式消費」。唯獨本港,遲遲未放寬防疫措施,以致錯過了第一波旅客潮。在各界千呼萬喚後,港府才放寬防疫措施,也迎來中港通關,惟訪港旅客人數增速緩慢。踏入下半年,訪港旅客人數增長才逐漸加快,上月達到約360萬人次,按月上升超過30%,其中以內地及東南亞市場恢復較快。看似邁向復甦,惟事實上,內地旅客人數目前僅恢復至約疫前70%,與各界期望依然有頗大落差。
訪港旅客人數不及疫前,與旅客消費習慣不無關係。旅發局最新調查顯示,以購物作為主要來港目的內地旅客比例,較疫前下降;不少年輕旅客願意來港旅遊,目的是為了參與文化、藝術和展覽活動,或觀賞大型演唱會等,反映旅客開始重視產品和服務的特色、創意、質素及體驗。消費習慣的改變,與互聯網經濟崛起,網購、代購大行其道脫不了關係;惟習慣改變後,旅客更重視特色,讓本港的處境變得難堪。
眾所周知,本港寸金尺土、租金昂貴,扼殺特色小店的生存空間;加上長達3年的疫劫,就連老字號也挺不過來,紛紛倒閉,惟有連鎖大型企業勉強支撐。如今,本港各大商場的店舖可謂是千篇一律,多為跨國連鎖商店,毫無特色可言,別說是旅客,甚至連市民也提不起興趣。另一方面,本港在文化保育乃至綠色旅遊上發展落後,籌劃已久的西九文化區尚未竣工,部分工程甚至未開建,資金已瀕臨見底。面對如此困境,本港又憑甚麼吸引旅客前來呢?
內地旅客來港意欲不大,北上消費的本港年輕人倒是愈來愈多;三五知己下班後北上過關飲酒聚餐,漸漸成為年輕人生活常態;有見及此,官員提出要搞活搞旺香港夜市,雖說是後知後覺,但總算是亡羊補牢。不過,當局明顯忽略了現時本港治安不靖、罪惡橫行,才是推動夜市復甦的最大障礙。黑幫、假難民、南亞兵團等治安毒瘤遍布全港,入夜後尤為猖狂,毒品、傷人、搶劫、風化等罪案無日無之,本港早已淪為遠近馳名的「國際大刀會」,連市民也被嚇怕,下班後急急腳回家,又如何吸引旅客呢?
推動旅業復甦固然重要,但港府也不應依賴內地旅客打救,只有搞好自身經濟及產業轉型,方有出路。奈何港府光說不練,例如樓市死翹翹也不願撤辣,本港前景實難有希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