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特朗普是美國民主敵人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年官司纏身,過去4個月更被3度起訴。諷刺的是,連番刑事指控不但沒有削弱特朗普的公眾形象,反而進一步提高了他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要解釋這個奇怪現象,就不得不提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三種統治分類」學說。
根據韋伯的觀點,一國領袖的統治之所以能夠為民眾接受,主要有三種形式:傳統型權威、魅力型權威和法理型權威。在近代民主國家,統治者通過選舉被賦予統治正當性,然後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行使權力。西方民主一向被視為世界典範,法理型權威長期以來也被視為最好的管治模式。然而近年歐美社會充斥不公,資本家透過正當的金錢遊戲不斷累積財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愈來愈多人開始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弊端,魅力型權威即民粹主義領袖如特朗普也順勢崛起,其具體表現為對現有政治體制作根本性的否定。
特朗普在上屆總統大選落敗後,美國社會的民粹思潮從高峰稍為減退,但社會對立依舊。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拜登政府對特朗普的檢控證據充分,可民調仍然顯示逾七成共和黨受訪者認為檢控「是出於政治動機」,這正好折射出當前美國民主的困局:許多美國人對既有體制持有強烈懷疑心態,民粹思潮在美國政治舞台依然大有市場。
如無意外,特朗普很有可能贏得共和黨初選,在下屆大選再戰拜登。不少美國人慨嘆屆時的選舉可能又會再次撕裂社會,選民只能被迫在兩個爛蘋果之中選沒有那麼爛的一個。問題是,蘋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蘋果也弄爛。若特朗普是第一個爛壞的蘋果,那就是美國民主制度的敵人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