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國安以外

香港由亂入治,靠的是中央政府和國安法。但國安法只是制亂,提供必要政治和社會條件,不能直接帶來治,要入治需要香港社會與政府在經濟方面做工夫。由於國際形勢、中國內地條件以至香港本地因素已起變化,要治便不能依循舊路,需要革新創新才可以真的由亂入治,而不是徒具口號,自我滿足。
香港經濟這一年來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經濟長期低迷,外貿不斷暴跌,金融形勢惡劣。即使中央政府用內地旅客來穩定香港的消費和基層就業,但因內地旅客消費轉變,力度也大不如前。相反,香港本地消費隨人心變化,外洩至國際旅遊和內地消費,削弱了本地零售發展的動力。科技有新的消息,卻只是招商引資的老方法,企業來港並沒有把生產和科研帶來,對香港產業轉型貢獻有限。
此外,香港政府與社會投資乏力,連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也是說得多做得少。房屋政策擱在計劃上,仍然未能與都會區、交通建設(如北環綫)連接起來,推動香港經濟復振。而人力不足,各方只是着眼引進外勞,不去改善工商的低技術,像內地那樣提升自動化、智能化。
政府與社會紛紛攘攘,卻無法令人看到香港發展的出路希望。特首領團外訪,簽備忘錄,可是有多少可落實為香港新的經濟條件、競爭力?甚麼時候才可落實?國安法把持下,香港不能再亂,但中美矛盾還有惡化之虞,香港必然遭受池魚之殃。本地經濟沒法改善,當新的對華制裁、脫鈎和減風險打擊再來時,香港經濟怎麼辦?經濟不穩,政治、社會的安穩也會受到威脅。
由亂入治,達不到治,中央的努力便是事倍功半,還要擔心香港面對未來的挑戰。為了香港由亂入治,替國家分憂,香港要找出一條道路,盡快提振經濟,且有利解決結構問題,推動經濟,創造新的競爭力。一年多的結果,香港的發展除了口號外,還是混沌一片,且現實經濟復甦乏力,危機重重,資金人才仍在外流。
國安法底下,政治、社會已趨穩定,現時應把特區政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沒有真正發展的大方向,香港的經濟政策不可能擺正,社會的信心難聚。在外訪之餘,政府好應把外訪見到香港不足之處、人家可取之處告訴社會,並將之結合起來,公開討論商議香港當前發展大計,不要讓前廳議事的形式主義貽誤時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