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土地發展欠透明 最怕北都淪黑箱

港府兩年前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宏圖大計,但雷聲大雨點小,規劃藍圖至今欠奉,唯一公布較多是位於北都之內的「新田科技城」。今年5月,當局表示已擬備新田科技城建議發展大綱圖,計劃破天荒直接向合適企業批地,打破行之有效的公開招標慣例。七大專業學會昨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制訂公開透明、原則性的產業及批地政策,可謂說出社會有識之士的心聲。
新田科技城總面積達627公頃,當中300公頃預留創科發展,命名為「創新科技園區」,料可提供約7,534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最矚目的是,港府擬在法定規劃上「容納更廣泛的准許用途」,即用途可隨時轉換為研發、產品開發、大規模生產、人才公寓以及其他相關設施。未來會考慮以公開招標形式以外的方法批地,即直接向「合適的企業」批地發展。至於專門向科研人員提供的「人才公寓」,亦可能免卻城規程序。
換言之,港府一改過去公開招標、經過城規會重重審批的做法,給予新田科技城極大彈性空間。好處是省卻繁文縟節,拆牆鬆綁,加快土地發展。但壞處則是沒有準則,欠缺透明,隨時淪為黑箱作業甚至衍生官商勾結。這就難怪,七大建築學會急忙發聲和獻策,要求政府制訂公開及有原則可依據的批地政策,並要確保新發展區與濕地的和諧關係,不能以發展犧牲保育。
早就有關注團體指出,政府過去也有直接批地,但一般只會以免費或象徵式收費將土地批予社福機構、學校或教堂等,形容直接批地予私人企業做法罕見,批評此舉難讓公眾監察,亦有違多年來拍賣或招標賣地「價高者得」的原則,不可謂沒有道理。須知港府庫房極度依賴賣地所得,高官過去都是以土地發展收入豐厚為北部都會區其中一個賣點,一旦改變批地慣例,「私相授受」蔚然成風,恐會淪為貪污腐敗的溫床。
誠然,深圳發展一日千里,成為國家的硅谷,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向合適創科企業「一條龍」審批土地發展,省卻疊床架屋的審批申請程序,這是值得香港借鏡之處。但一條龍不等於沒有準則,提升效率也不等於黑箱操作。目前北部都會區囤地成風,不尋常土地交易猖獗,背後更是鬼影幢幢,涉及具政府背景人士、地區官員、鄉紳、前政協及黑幫參與其中,企圖藉「插釘」囤地,坐享收地帶來的暴利,甚至染指土地發展分一杯羹,隨時令北部都會區偏離原意,淪為一個又一個地產項目自肥。
多名立法會議員異口同聲批評,上述亂象源於政府一味「口噏噏」,全無發展藍圖和時間表,無規無矩之下,必然令北都發展原地踏步,亂象叢生,蹉跎歲月。北部都會區上接大灣區,只要發展得宜,勢必成為中環以外,香港新金融創科心臟,推動未來數十年發展。問題是,港產官僚毫無魄力,光說不練,而且計劃欠缺社會監察,會否功虧一簣,不能不令人懷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