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商鄉黑謀自肥 北都須透明批地

北部都會區發展當中包括新田科技城。 北部都會區發展當中包括新田科技城。
北部都會區發展當中包括新田科技城。
七大專業學會力陳利害 防濕地當災
北部都會區發展淪為政商鄉黑吸血商機,其中新田科技城的公眾諮詢期已於上周六(5日)結束,香港園境師學會和建築師學會等7個專業學會,昨就早前提交的意見向公眾解說,表明支持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不過,多個學會均強調批地要公開透明;而科技城規模雖然龐大,但其內容卻模糊不清,未有列明創新科技用途的一般發展參數,交通配套亦令人擔憂。有學會粗略估算,科技城的平均地積比約3.6,擔心密度過高;加上科技城300公頃土地用途單一,「睇唔到點促進(香港)成為國際上有代表性嘅I&T(創科)城市!」
政府於2021年起計劃打造新田科技城,早前公布部分土地或以直接批地方式批出,惹起社會熱議。7個專業學會,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發出聯合意見,認為有需要採取彈性和靈活的批地方式,政府應該制訂公開透明、具原則性的產業及批地政策,以及適當的行政審批措施等,確保日後發展不會偏離規劃原意和構成嚴重負面影響。
他們又建議發展局應與其他相關政策局緊密合作,為創新科技園區作詳細規劃及制訂發展時間表,借鏡鄰近地區同類創科發展區的做法,推行適當的土地政策,確保地價合理。
關注生態補償 促當局闡明細節
多個學會均對生態補償及濕地影響表示關注,香港規劃師學會前會長李建華說,政府應帶頭積極管理濕地及魚塘,因現時公眾仍未清楚如何生態補償和管理濕地及魚塘。發展計劃對雀鳥造成光學影響,他促請政府解釋如何保留土地上候鳥的飛行路線;至於現有魚塘亦需小心處理地理分界,不可隨便劃線,他期望當局能闡明更多細節,包括發展規模和設計指引。
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陳元敬指出,暫未知科技城會令多少物種受影響,希望可以「gather(召集)專家一齊傾」,建議當局先整合及調查現有環境及生態資源等,以了解發展帶來的實質影響。他相信政府不會為發展而「全部剷平」,但擔心部分物種生境受破壞後或消失,未必能補償,甚至需要「先補償後發展」,促政府提交補償方案的具體建議和時間表。
質疑樓宇密度過高 憂交通不便
而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理事張凱科則認為,以科技園300公頃土地發展逾7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其中65%為樓宇發展的粗略估算,科技園平均地積比為3.6,整體建築物高度幾乎是市區的一半。他質疑會否太多、密度過高;又憂慮科技城交通不便,已知計劃包含建設兩個港鐵站,「但並唔係好直接喺科技城上高」,建議政府考慮將「鐵路加物業」的發展模式重現在科技城。
發展局指感謝7個專業學會就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提出建議,政府在繼續推進新田科技城項目的時候,會考慮所有收到的意見。
發展恐影響生態。發展恐影響生態。
發展恐影響生態。
7個專業學會就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提交意見。(黃偉邦攝)7個專業學會就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提交意見。(黃偉邦攝)
7個專業學會就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提交意見。(黃偉邦攝)
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的公眾諮詢期已於上周六結束。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的公眾諮詢期已於上周六結束。
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的公眾諮詢期已於上周六結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