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異甘草素混化療藥 抑制胰臟癌生長

浸大研究顯示,在服用「異甘草素」與服用化療藥相較之下,兩者分別對腫瘤治療效力不相伯仲。 浸大研究顯示,在服用「異甘草素」與服用化療藥相較之下,兩者分別對腫瘤治療效力不相伯仲。
浸大研究顯示,在服用「異甘草素」與服用化療藥相較之下,兩者分別對腫瘤治療效力不相伯仲。
浸大研究中西合璧助提升效力
透過中西合璧方法治療癌症,可發揮各自優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昨表示,研究發現若將甘草提出黃酮物質「異甘草素」與化療藥混合使用後,胰臟癌細胞抑壓生長率最高可增加三成。團體又發現,在服用異甘草素與服用化療藥相較之下,兩者分別對腫瘤治療效力不相伯仲。但團隊提醒,若長期服食甘草的話,則會引致腎衰竭和高血壓等病患。
團隊指,由甘草提出黃酮物質異甘草素後,並將其與化療藥合併服用,若以抑壓胰臟癌細胞的生長比率來說,較純粹服用化療藥多出18至30%。另外,研究運用小鼠實驗,並將其分為3大組,第一組則純粹服用化療藥「吉西他濱」,第二組只服用異甘草素,第3組則為無任何藥物醫治。
在3星期的研究實驗顯示,單以吉西他濱治療後的腫瘤體積比例達400立方毫米;而服用每公斤30和60毫克異甘草素的劑量後,腫瘤體積比則分別達到500和300立方毫米;無任何藥物醫治的「對照組」腫瘤比例有1,000立方毫米。而且異甘草素對小鼠的副作用較吉西他濱低,例如:白血球數目、體重下跌和貧血等問題較少。
此外,團隊也進行細胞實驗,將兩組人類胰臟癌細胞株,分別使用濃度為12.5和25微克分子的異甘草素後,癌細胞存活比率分別較無使用異甘草素的對照組減低約50%和80%,癌細胞株晚期凋亡率分別達11%和13%,對照組的細胞則少於5%。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Phytomedicine》,並已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歐洲癌症研究協會年會發表研究內容。
長服有風險 不應自行服用
不過,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高加信提醒,雖然以往有研究指甘草可用於治療其他類別的癌症,但目前仍未有使用「異甘草素」醫治癌症的臨床數據,之後希望做全面的毒性測試和臨床實驗。他又指,小鼠實驗使用注射方式,降低口服藥落入胃部被消化而影響其效力,而之後於人體上也會以注射方式進行。但他警告,若長期食用甘草可能引致腎衰竭和高血壓,建議大眾不應自己買入甘草醫治胰臟癌。
高加信指,「異甘草素」有可能成為醫治胰臟癌的藥物。(浸大提供)高加信指,「異甘草素」有可能成為醫治胰臟癌的藥物。(浸大提供)
高加信指,「異甘草素」有可能成為醫治胰臟癌的藥物。(浸大提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