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管理無能蝕不停 又謀地產發展權

西九文化區早在回歸之初已經提出,後來被好大喜功的曾蔭權爵士列為「十大基建」,大興土木卻嚴重延誤超支,最終拖至近年才陸續落成開放。然而這個財政黑洞仍未見底,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高層聲稱,政府於2008年向西九注資的一筆過216億元撥款,將於2025年3月耗盡,儘管目前無計劃要政府注資,但依過往慣例,伸大手板索錢只是遲早問題。
為了增加收入、抵銷成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月尾將增加門票價格。開幕短短一年多便要加價,西九之「莫財」可想而知。不過,這僅是第一步。高層事先張揚西九撥款即將耗盡,無非為了日後政府注資鋪路,好讓公眾做足心理準備。別看高層信誓旦旦表示,現階段不要求政府注資,因為不想在疫後百廢待興之際與民生事項爭資源,擺出體貼狀,但一年多後一旦「斷炊」,不問政府拿錢才怪。
當然,千錯萬錯,一定不會是管理層無能的錯。高層指出,原本應該文化藝術及商業設施同步發展,但受疫情影響及地庫興建需時,目前仍以文化設施居多,商業設施偏少;至於現正興建新寫字樓作租賃用途,惟疫後很多公司都用不上寫字樓,故長遠需與政府商討更改土地用途比例,興建更多酒店或住宅,亦會研究發行債券以增加收入云云,擺明將西九「乾塘」諉過疫情打擊復資源錯配。
誠然,香港長久以來被嘲為「文化沙漠」,單純靠藝術難於搵食其來有自,尤其西九已是洗濕個頭,想方設法經營下去是管理局應有之義。問題是,興建酒店住宅會否令文化區變質變味,不能不令人懷疑,想當年的「數碼港」最終淪為地產項目,已是一例。更不必說,一場疫情改變一切,旅遊業在復常後不如預期,不論是客量還是消費額都跟疫情前無法可比。西九文化區還一窩蜂興建酒店住宅,到頭來會否供過於求,令人擔心。
何況本港樓市早就過了高峰期,目前樓價跌跌不休,西九高層指望以地產項目「吊命」,甚至認為這是萬靈之藥,恐怕是過分樂觀。必須強調的是,西九管理局向來一片混亂,醜聞不絕,歷年來混帳多不勝數,包括延誤超支、設計比賽涉嫌利益衝突、棄用得獎天幕設計、涉嫌官商勾結、規劃推倒重來、行政總裁頻頻換人如走馬燈、承建商財困等等,現在更是年年赤字,收支平衡無期,若再要政府將酒店住宅發展權雙手奉給無能的管理局,更多更大的亂象肯定陸續有來。
捨正途而弗由,始終不是辦法,正路是做好藝術策展,增加藏品吸引力,提高西九的入場率。西九既然定位為國際級文化區,便要達到真正國際級水平,不是空有美麗的建築群便足夠,最重要還是內涵,透過藝術氛圍凝聚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來辦展覽。再說,西九管理局共有9位高層,最高年薪650萬元,其他也在200萬元以上,顯然物非所值。與其一味呻窮又無所作為,不如高層率先減薪更實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