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後美時代

當前美國是用不斷的戰爭來解決它嚴重的結構危機,可是,這只不過是飲鴆止渴,愈是這樣,問題愈是嚴重,危機只是被拖延,不會自動消失。但是,戰爭不一定可勝,美國面對的對手已勝於過往,美國的戰力也大不如前,這樣依靠戰爭也產生出更多的問題來,危機拖延後,爆發起來的破壞性更大。
一是無論勝敗,戰爭結束便會縮減戰爭消耗形成的需求和生產。美國在二次大戰後靠掠奪歐洲列強的市場與海外資源,以及歐洲重建來應付經濟的戰後大不景氣。但今天,無論是中東、北非和東歐的動亂,除了伊拉克和利比亞的石油儲備一下子可被掠奪外,美國沒有穩定的新增收入來刺激經濟。美國國庫空虛,外債嚴重,也便沒法再用馬歇爾計劃形式去重建烏克蘭,製造新的需求與生產。結果,美國經濟便會跳落比2008年更嚴重的危機。這是美國打不下去、停又停不了戰爭的兩難困境。
二是撇除戰爭經濟,包括國防工業的超前擴張,美國經濟只剩金融,但亦是借來的金融,依靠國外轉移過來的資金和國債支持的美元價值。資金無祖國,可從國外轉移到美國,也可以轉移往別國,美國本土資金也一樣,可轉移往別國。資金流出的話,美國國債的泡沫便失去了實質支撐,美元的價值與美國聯儲局發行貨幣的能力也立時大大下降,美國國債償還毀約的機會大,更增添市場的不信任,國際經濟加速去美元化,形勢會是一落千丈,積累的危機將全面爆發出來。
於是,強美元、美元利息、美國國債市場信任度,乃至和美國股市、資金外逃連接在一起,連鎖地動搖起來。一旦美國處理不佳,或海外因素(如中歐日等政府的貨幣政策)改變,聯儲局和美國政府是沒法可以挽救的,差別只會是軟着陸或硬着陸。軟着陸要靠中歐為首的國際金融經濟力量的支持與合作,可是美國還在壓迫中國、歐盟和沙特阿拉伯等,這些國家會心甘情願地犧牲本國利益來救美國嗎?抑或是借此機會自主自立,擺脫美國的奴役式束縛?中俄更不在話下。
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美國是危機重重,爆發的機率十分高。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政府與民眾應好好準備戰爭與大衰退並起的風險,要加緊防衞美國金融危機的外溢、戰火的迫害,還要找出迴避美國自我循環發展的途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