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食飯要知米貴 香江居大不易

對亞洲人來說,白飯係主食。呢嗱!粵菜即使蒸條魚或炆煎炒炸嘅菜式,通常都鍾意配碗白飯,撈吓啲魚汁,都覺得好正好好味。港人口頭禪:辛苦搵嚟志在食,日頭猛做,返到屋企,都望有「三餸一湯,白飯任裝」!
各位,時勢唔好,以前啲茶餐廳,有啲從事體力勞動嘅工友,叫碟頭飯順口要「加底」,通常啲餐廳都冇乜所謂;之但係依家惡搵食,有啲茶餐廳白紙黑字:「加底加5元」,看來,可能因為米貴,又要加多兩蚊雞喇!酒樓一碗白飯,多數收10蚊,如今大有可能要15蚊甚元廿蚊。
生活艱難,依家食飯更要知米貴。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各位家長、老師,都應該藉着米價狂加,教導小朋友切勿浪費食物。大部分港人以米飯為主糧,本港嘅食米供應主要進口自東南亞國家,例如泰國及越南,而全球最大食米出口國印度上月宣布禁止出口部分種類白米,以平抑國內米價,影響全球食米供應;印度出口嘅食米佔全球供應四成,米價唔應聲上升就奇!據知越泰兩國亦有食米出口商重新談判涉及約50萬噸食米嘅銷售合約。
呢嗱!本身是註冊食米進口商、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印度停止部分米出口,現時泰國及越南出口商仍在商議價格,預料供應減少,來貨價會上升約三成,對香港市民會構成一定壓力。佢指政府應開拓更多貨源,譬如內地嘅中國大米,因為設有配額,只有特定供應商可提供,目前仍佔本港米糧少於10%,若然能夠放寬相關限制,相信對紓緩食米價格有幫助;中國大米價格比越南米貴,之不過較泰國米便宜約10%至15%。
黃家和強調,工業貿易署有嚴格嘅食米儲存量要求,目前本港大米足夠全港市民食用兩個月,強調市民毋須恐慌,不必囤積食米。
從過往嘅經驗,功夫茶覺得香港人如驚弓之鳥,歷經口罩荒、廁紙荒,甚至打風一日咁大把,都要去超市掃即食麵、麵包乾糧之類,就知港人心理上極度冇安全感,政府愈叫「存米大把」,港人就愈會去掃貨,大家不妨睇吓,超市啲大米好快又會畀人掃晒!說不定滿街都係「抬米人」,搞出個港版「白米之亂」!各位,依家係衰世,人心虛怯!睇吓個市道,酒吧餐廳輪流摺,吊緊鹽水嘅就大吐苦水,話就話復常,可是生意去唔到以前嘅四成,有啲衰到直頭乞米咁,惟有壯士斷臂快快執咗佢!常言道:不怕米貴,只怕運滯!最弊米貴又運滯,官僚未能因時制宜紓解民困!施政應多「派米」,政策唔好「倒米」!民生多艱,衣食住行樣樣貴,香江居大真不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