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貿易戰愈打愈輸

2018年美國的貿易赤字是6,210億美元,到2022年跳升至9,453億美元,短短4年間急增52%。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對貿赤問題深惡痛絕,更將大部分責任歸咎於中國,故由2018年起,華盛頓政府便陸續對中國加徵關稅,但4年下來,整體貿易逆差卻是不降反升。
近年美國的貿赤大幅度飆升,究其原因,是由於華府試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轉而向其他國家入口貨品。然而普天之下,能比中國貨更價廉物美的選擇,可謂少之又少。譬如美國改向南韓、印度、加拿大等地增購貨物,這些貨物的品質或許不比中國差,但是價格往往高出不少。美國對華加徵入口稅,原本是希望減少貿易赤字,豈料幾經折騰後,問題反倒愈趨嚴重,甚麼叫「偷雞不成蝕把米」,此之謂也。
中國的貨品本已便宜,其他國家實在難以取代,再加上近年恰逢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使全世界的能源價格猛漲,通貨膨脹更是十分熾烈。別的不消說,單看香港,過去4年的電費、車費、食物價格增加多少,這是每一個市民都能夠深切感受的事。環顧全球,中國是少數在疫情期間能保持通脹穩定的地區。其他國家的生產成本急升,中國的通脹卻一直受控,兩相比較,中國貨的價格優勢就更趨明顯。偏生美國政府犯傻,千方百計減少購入廉宜的中國產品,反倒向貴價的加國貨、南韓貨以至歐洲貨招手,如此倒行逆施,貿易赤字又焉能不迭創新高。
美國人不識貨,但世界上識貨者大不乏人,華府掀起貿易戰,並無使中國貨出口量減少。近年東盟進口的中國產品大增,更一舉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國只要繼續出產優質貨,又何愁沒有好市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