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清理房地產

中國現時最大的問題是房地產,既是經濟問題,也可以惡化成為社會與政治問題。從改革開放初始推動房地產市場化與金融化以來,幾十年已經積重難返,涉及利益廣大,問題不易解決。
本來改革開放市場化初期,中國的政策可參考國際經驗,擇優按國情來進行建設與改革。可惜當時迷信市場化,也不知道即使資本主義的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階段都有不一致的政策。歐洲的福利主義都建基在社會住房與房地產的限制上。新加坡獨立後,也採了極其有效與成功的社會住房與地產管理。只可惜,中國學的是香港的房地產體制,且是英國在爭取香港續約失敗之後突然放開地產市場的做法。國內不知英國政策在中英談判前後的不同,不了解英國是故意把香港經濟泡沫化,遺禍回歸後的香港。
中國的房地產問題,結合到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把土地變賣便是建設的資金,卻不理會過度變賣土地讓發展商發展對地方經濟、財政的長遠影響。一方面對經濟社會增加了成本,另方面是各方因素催促房價上漲,購房變成投資、投機。不理會市場上實際的供求,更因20多年的大貪腐,讓貪官污吏製造出更大的投資投機泡沫。
結果,中國城鄉的住房供應高於實際需求,房價變成虛假的財富,虛假需求造就高房價的受害人遍及工薪階層。大發展商卻早把巨額財富轉運海外。當中國社會財富和債務綑綁在虛高的房價上,一旦虛假需求消失,廣大民眾損失巨大,也禍連作房貸的銀行。房價下跌迫使民眾節衣縮食地還房貸,壓縮消費,經濟便一時下行。習慣賣地豪建的地方政府也面對過度膨脹的財政無以為繼。泡沫穿破正在打擊整體經濟與社會民生。
市一定要救,但救的是已支付部分房款的民眾和爛尾樓,不能援助已建成卻無市場要求的地產項目,不能援助投機炒賣的購房客,地方與中央財政,不能用作延續地產泡沫。
中國人口正在下跌,各地住房供過於求。面對這樣的現實,地產泡沫不能也不應維持,只能穩步將之消除。
在這當下經濟增長緩慢,不要妄圖用農村居民在城市入戶籍來再催谷房價泡沫,還是認真地把地方地產市場清理調整,忍受一時的困難,來避免走上長時期地產妨礙產業、經濟與社會民生的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