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議員促引內地技術 壓縮焚化設施造價

葛珮帆(右)與黃冰芬早前一同考察內地的焚化設施。(楊安如攝) 葛珮帆(右)與黃冰芬早前一同考察內地的焚化設施。(楊安如攝)
葛珮帆(右)與黃冰芬早前一同考察內地的焚化設施。(楊安如攝)
【本報訊】為實現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政府物色第三座焚化爐選址,惟將啟用的兩座焚化爐不足以應對本港每日產生的固體垃圾,並有意擴建堆填區。有政黨早前考察內地焚化爐設施,昨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倡議用最新技術以壓縮造價、加快建造速度,並提高處理效能。
成本少9成 效能大增
議員葛珮帆表示,考察了惠州和珠海的焚化設施,每日處理量分別為4,600公噸及3,000公噸,造價僅為10億元及17.08億元。反觀香港首個焚化設施處理能力為每日3,000公噸,造價則高達140億元,另指出本港未採用最先進的轉廢為能技術,焚化垃圾時會產生10%的飛灰,而珠海焚化設施則可以壓縮到3%。她解釋內地採用了先進的技術,不僅能壓縮造價,建造效率亦非常高,珠海每期設施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可落成,因此倡議第二期焚化爐採用最高規格技術興建,加大處理能力,用預製組件壓縮建築期至最短。
葛理解很多市民對焚化爐的印象極差,認為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事實上,內地的焚化設施已經可以做到無煙無味無水,成為3A級景區,毗鄰居民區。她建議政府要加強宣傳教育,消除市民負面看法。
該黨成員黃冰芬表示珠海有剩餘量,或可合作消化部分本港垃圾,建議利用好大灣區優勢,與其他城市協商合作,共同處理城市廢物問題。另指本港土地資源珍貴,建議挖出新界堆填區的垃圾進行焚化,以釋放土地,不過葛珮帆亦提出借用臨近城市焚化剩餘用量,要得到國家批准,強調是中期的權宜之策,不希望內地居民產生誤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