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不會日本化

美國及西方媒體當然希望中國經濟日本化,這代表馴服了中國,中國一如日本再不成挑戰,反而乖乖地按美國的指揮,無論在金融、經濟、政治與軍事方面,不惜破壞本身的競爭力。
中國勝在是從革命走出來,雖代價沉重,但慘勝仍是勝利。勝者沒有向別國卑躬屈膝的奴樣,對待蘇聯如此,對待美國亦如此。因而,中國沒有完全開放金融體制、外匯體系,不會讓美國資本壟斷、挾持。中國改革開放雖有失誤,卻還是堅持國有經濟,反對全面資本化的私有制。國家通過國有經濟可主導國家經濟的轉變,應對危機,也可避免盲目追求利潤而沉迷於對外加工貿易,能建立起中國自主的基礎、發展的條件,以及自主發展的道路。
國防工業政策雖一度受騙,但自1999年美國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便迅即醒覺。在排除軍中貪腐後,中國的國防工業得以大發展,不僅壯大國防,且在技術發展方面帶動全國重新投入科技創新、更新發展的道路,與國有經濟結合,成為中國自主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中國沒有像日本那樣全面破壞國家工業的生產體系,加工貿易只是賺取外匯與技術、市場,並沒有把國有體系摧毀,反而是重組改造,走蘇聯東德以來的大企業集團發展,也吸收西方跨國企業的經驗,中國在經濟改革與開放中是破中有立。破中復建重組,不是日本般把財閥大企業集團與其中小企業衞星體系破壞,美其名是市場改革,實際是抑制本國企業、產業與技術的發展,把國內外市場拱手讓於美國企業,自動退讓萎縮,甚至把關鍵的終身僱傭制取消,臨時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怎可盡心盡力幫助企業發展?
日本企業便快速地變成美式短期利潤至上的體制與文化,企業沒法創新,只是逐步老化被淘汰。日本在1990年代以來是老品牌衰落,新品牌罕有崛起,憑着積累的資本人才,苟延殘喘。中國在近二、三十年卻是新產品、新產業、新企業、新品牌此起彼落地冒出,完全取代了日韓企業過往的聲勢與市場地位,直壓歐美。這樣改革開放後的新體制、新文化,又怎會走上日本化之路呢?單看新能源汽車、電商和相關的配套產業大發展,中國還續領先全球,又何來日本化的衰落?
當前國內外經濟稍有轉折,中國只要堅持,應可克服。政治上不向美國屈服,經濟上不可能日本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