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4大產業瓣瓣衰 港經濟瀕倒退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遠遜市場預期。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遠遜市場預期。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遠遜市場預期。
空談做大個餅 復甦唔成 增長僅餘1.5%
冇靈魂港府空談向國際說好香港故事,「做大個餅」,但實情本港經濟復甦不成且倒退,4大傳統支柱產業包括金融業、旅遊業、貿易及物流業和專業服務業等產業瓣瓣衰。縱使當局續派電子消費券力谷經濟,但政府統計處昨公布今年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僅餘1.5%,不僅遠遜於市場預期的3.5%,實質更按年跌1.3%,貨品進出口疲弱均成拖累經濟的主兇。學者對本港今年全年經濟感悲觀,指外圍經濟差續連累本港,港人周末假日離港外遊亦拉低私人消費開支。飲食業界坦言通關後的旅客訪港量嚴重不足,業界面對重重困難。
貨品進出口 政府開支跌
根據政府統計處昨發表的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實質GDP在今年第二季按年增長1.5%,而今年第一季的GDP升幅為2.9%;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今年第二季實質GDP更按季下跌1.3%。其中按國民經濟核算定義計算,貨品出口總額繼今年首季按年下跌18.9%後,今年第二季亦按年錄得15.3%的實質跌幅。貨品進口亦按年下跌16.1%。
除了本港支柱產業的進出口業每況愈下外,政府消費開支亦「大縮水」,今年第二季與上年同期比較錄得9.6%的實質跌幅,而今年第一季則上升1.3%;與投資相關的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今年第二季亦按年下跌1%。
靠私人消費苦撐 升幅緩
另有數個類別開支支撐本港經濟,包括計算港人境內外消費開支的私人消費開支繼今年首季按年上升13%後,在第二季亦按年升8.5%,但升幅放緩。計算旅遊、運輸及金融服務等的今年第二季服務貿易表現亦按年有改善,其中服務輸出按年升22.6%,較首季16.6%的按年升幅明顯加快;服務輸入則繼首季按年升20.7%後,在第二季再實質按年上升30.2%。
港府表示,由於外部商品需求仍然疲弱,整體貨物出口繼續大跌,而受惠訪港旅客人數進一步上升,服務輸出升幅加快,整體投資開支則在金融狀況收緊下錄得輕微下跌。當局展望,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隨着運力和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而進一步增加,經濟情況和前景改善應有利本地需求,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在今年餘下時間仍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則指,對本港今年第二季經濟表現「大跌眼鏡」。他指,本港經濟產業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本地GDP於外國經濟仍然疲弱,外地商品需求有限,令本地轉運內地貨物的數量有限,預期困局短期內難以扭轉。
港人假期寧外遊 業界悲
李又說,不少港人於通關下每逢周末、假期,均到內地或海外旅遊消費,雖然該些消費同樣計算本地GDP,但當地物價較低,所花的金額遠不及在港消費,「香港炒碟菜都接近100元」,變相拉低私人消費數字,壓抑GDP增長。他又指,港府於新冠疫情下「使大咗」,而現時印花稅及賣地等收入減少,當局被迫緊縮開支,已難以再透過增加政府消費挺GDP,因此對經濟前景感悲觀。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則指,中港兩地開關後,訪港旅客人數大失預算,只及預期的一半。他又指,即使港府上季派3,000元消費券,但效應只維持短時間,加上港人消費模式改變,多了在家煮飯及買外賣,並常到外地吃喝玩樂,生意難言好,對今年下半年表現亦不抱大期望。
零售業不景,吉舖處處。零售業不景,吉舖處處。
零售業不景,吉舖處處。
本港創科發展滯後。本港創科發展滯後。
本港創科發展滯後。
通關後,餐飲業生意仍未如理想。通關後,餐飲業生意仍未如理想。
通關後,餐飲業生意仍未如理想。
近期本地生產總值數據(按年比較)近期本地生產總值數據(按年比較)
近期本地生產總值數據(按年比較)
貨品進出口表現受外圍經濟拖累。貨品進出口表現受外圍經濟拖累。
貨品進出口表現受外圍經濟拖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