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救市無招 靠食老本 次季GDP難逃放緩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料較今年首季稍為放緩。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料較今年首季稍為放緩。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料較今年首季稍為放緩。
後知後覺未改善 市民旅客消費模式已轉變
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今出爐,港府財金官員率先透露,按年增長幅度可能較今年首季稍為放緩,但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的軌道上。他又指,本地消費和訪港旅遊業,是今年以來推動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但業界反映,市民、旅客的生活和消費模式出現改變,當局與業界需探討更多新穎構思,進一步帶旺市道,為振興經濟努力。
出口貨值無起色 投資減少
財金官員指,拉動本港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中,仍主要以私人消費,支撐今年第二季增長。零售業總銷貨值在第一季按年上升24%後,四至五月合計繼續上升17%,回復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至於本周四(8月3日)公布的食肆今年第二季總收益數字,預料仍會繼續錄得顯著的按年增長,並保持首季平均每月90億元以上水平。
然而,「三頭馬車」中的貨物出口,在外圍環境持續疲弱下,仍面對相當嚴峻的壓力。香港商品出口貨值繼第一季按年下挫18%後,在第二季繼續按年下跌13%。輸往內地、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均有減少,輸往大部分其他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亦繼續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
另一頭馬車是本地固定投資,今年首季一度扭轉跌勢後,最近有放緩迹象。受到加息和外圍經濟前景疲弱所影響,固定投資在第二季料會略為回軟。
深圳大力吸消費 相形見絀
官員又指,展望短期,內地經濟受支持下較快增長,對香港經濟不同環節都有幫助,惟本港客觀環境亦需應對新變化。例如,經過3年疫情後,市民生活模式改變,不少人減少晚上外出活動和消費。而鄰近地區如深圳,近年發展不少吸引消費的去處,加上兩地恢復通關便捷往返,港人北上消費情況明顯增加。同時,不同業界反映,近月來港的內地旅客,或更傾向文化深度遊,消費模式或有變化。
官員認為,面對市民、旅客的生活和消費模式改變,本港需要更具特色和創意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活動、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開創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本港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市民和旅客更多留港、到港的開心消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