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聯繫青年APP未見 齋靠留言點連線

有聲音指青年欠缺發表意見渠道。(袁志豪攝) 有聲音指青年欠缺發表意見渠道。(袁志豪攝)
有聲音指青年欠缺發表意見渠道。(袁志豪攝)
160措施有拖延 藍圖構思欠新鮮
港府於去年底公布首份青年發展藍圖,提出超過160個行動及措施,至今已逾半年,惟部分措施仍未成功推出,如「青年儀表板」及「一站式青年資訊手機應用程式」(App)。有議員指App的技術並非複雜,而進度「稍稍有點慢」,又指如果App功能如同「留言板」則「用處不大」,建議政府需要符合青年需求、吸引青年使用,增加互動、人工智能等功能;青年宿舍方面,當局將選定東涌的一塊用地透過地契要求私人發展商興建一定比例的青年宿舍。
民青局於今年4月進行問卷調查及舉辦了多場聚焦小組,收集了約1,400名青年關於App的意見,預計App會在今年第3季招標,目標於明年初推出。至於青年儀表板方面,民青局正整理有關儀表板將會收集的數據及內容,預計首個版本的青年儀表板將於今年內推出。
議員指技術簡單 斥進度慢
議員梁熙指政府投放了不少資源在青年工作上,但分布在不同部門之中,因此如果有一個一站式的App可以整合,絕對有助於將相關資訊發放予年輕人,惟政策推出至今仍未下載得到,他直言速度未免太慢,希望當局可以盡快推出。
具創科背景的議員吳傑莊指需時最長的應是用戶需求調研意見完成,直言App的技術「唔會複雜」,一般研發只需3個月到半年,但重點是要符合青年需求,而根據他的經驗,一般政府此類招標成本約一百萬元,議員尚海龍指政府進度「稍稍有點慢」,估計主要原因為當局聽到各方意見後發現和當時構思的版本不一致,而需要修訂需求報告。
促設溝通渠道 加入AI協助
針對App應有的元素,梁指現時青年沒有很多渠道發表意見,而即使成功加入自薦計劃及政府委員會,發揮的機會也較少和窄,因此App應設置渠道讓青年向政府表達意見,而非單方面政府向青年發放訊息。為吸引青年使用App,吳建議程式應有政府獨家發放的消息和福利,如購買演唱會門票、預訂球場等,尚指若App如同「留言板」則「用處不大」,應更着重交流形式,加入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
民青局回覆本報指出,App將發放青年發展項目的多元化資訊,以互動方式發送和推介青年發展資訊及教學資源。而App推出時將透過不同渠道進行宣傳,提供誘因吸引更多青年下載,強調會密切監察、評估和審視手機應用程式的推行情況、用戶反饋及成效、持續進行功能和內容上的檢視及優化。
籲訂用量願景 免浪費公帑
實際上,政府部門不時會推出App供市民使用或掌握政府部門相關資訊,但梁指政府各個App功能分散,希望今次民青局的App真的可幫助到青年,自然可吸引青年下載,但不需要設立績效指標(KPI),以免予人「跑數」之感。不過,尚則指App由公帑支付,理應有「願景」,如可讓超過200萬青年透過App和政府溝通,若太少人下載,則會被人質疑當局是否善用公帑。記者曾卓琳
政府推動支援措施被斥太慢。政府推動支援措施被斥太慢。
政府推動支援措施被斥太慢。
尚海龍指若App如同「留言板」則用處不大。尚海龍指若App如同「留言板」則用處不大。
尚海龍指若App如同「留言板」則用處不大。
梁熙指政策推出至今仍未下載得到相關App,直言速度未免太慢。梁熙指政策推出至今仍未下載得到相關App,直言速度未免太慢。
梁熙指政策推出至今仍未下載得到相關App,直言速度未免太慢。
青年藍圖提及的「一站式青年資訊手機應用程式」仍未推出。青年藍圖提及的「一站式青年資訊手機應用程式」仍未推出。
青年藍圖提及的「一站式青年資訊手機應用程式」仍未推出。
吳傑莊指App的技術「唔會複雜」。吳傑莊指App的技術「唔會複雜」。
吳傑莊指App的技術「唔會複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