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基建待興莫遲 引入真正競爭

日前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復活」九廣鐵路來與港鐵「建立」競爭,帶來一些討論。筆者認為要引入競爭,但不是引入或建立一家新企業,或是復活一家過去的公營機構,就自然會產生競爭。像香港一直有兩間電力公司,但他們並非競爭關係;英國上世紀末的鐵路私營化,也令當地鐵路服務每況愈下。能真正掌握創新,有新技術新方法,才有真正創造競爭能力的企業。香港不少基建仍待興,我們要引入新競爭,但應引入真正有能力的競爭。
英國在上世紀90年代受新右派思想影響,迷信粗放式的私營化和商業競爭,將鐵路列車服務私營化,結果令鐵路班次混亂、票價昂貴,保養出現問題,期間更發生多宗重大意外,而近年仍不時發生嚴重鐵路事故。香港的港鐵(當時為地鐵)也受當時英美新右派思想的影響,在2000年進行私有化,並在2007年與九廣鐵路合併。
筆者認為香港鐵路發展的問題,一方面是私營化過度以市場為考慮,難以從民生和香港發展需要思考;另一方面是政府對全港交通規劃與地區交通發展的策略問題。香港的地區交通系統,除了屯門、元朗在上世紀發展時引入輕鐵系統,政府一直欠缺引進新的地區交通系統:輕鐵沒有再延伸;將軍澳、東涌新發展區也沒有規劃新的地區交通系統;啟德當年規劃的單軌車本來只是觀光用途,地區交通功能反而是次要的,現在計劃也停擺。直到本屆政府,才對要求已久的「東九龍過山線」捷運系統有正面回應。筆者認為,在沒有整體策略規劃和劃分下,根本無法有效引入競爭。正如港鐵可以與電車共存,筆者認為可以在地區發展中引入像「東九龍過山線」的地區交通系統,令地區交通更現代化。
放下迷思 實事求是
在電力市場上,香港雖然有兩間電力公司,但它們是一種在各自山頭進行壟斷的關係,各自包攬了區域內的發電和電網。去年油價、天然氣價格暴升,在沒有適時改變天然氣來源下,香港過去一年的電價相信大家都相當「有感」。而在內地,發電和電網是分家的,電網公司向發電廠買電,再向用電戶賣電。這好處是鼓勵不同方式的電力投資發展,政府也沒有必要對所有電力投資進行資助、補貼或政策上的傾斜。香港電力公司的本地長期競爭對手煤氣公司,最近似乎有新動作,有意發展氫能,利用其原來的供氣系統在特定地點進行氫氣分離和加工。作為新能源之一,筆者樂見其成。筆者認為應以穩定和安全出發,修改《管制計劃協議》,引入新能源供應,以至引入新電網,創造合理的競爭。
過去有不少人把西方公共政策和政治理論「造神」,將公共服務改革過度簡單化,以為把制度變成粗放式私營化、外判、盲目競爭,便可以令公共服務變得有效率。在新時代下,我們更應放下這些迷思,實事求是才是公共政策的基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