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日本化

由於近期內地經濟增長不如理想,國內外開始說中國正在日本化,且問題可能比日本更嚴重。際此美國全力打擊中國發展,這似乎正配合美國的戰略目的,只是不說美國戰略,從貿易戰到科技戰,脫鈎去風險等對中國的影響,反而集中批評中國的政策,認為是日本化的主要因素。只說內因不說外因,也不談全球歷史變化的大宏觀因素,顯得偏頗。
日本化是指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中簽訂《廣場協議》之後近乎停滯不前的經濟表現,所謂「失去的三十年」,從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穿破之後的發展。這個過程裏,實際上是美國主導的外來因素為主,日本政府被動服從為次。美國主導日圓的暴升暴跌,暴升誘使日本政府大肆放寬銀根,形成巨大的地產泡沫,並伸延到海外,主要是美國,收購地產項目。可是遭遇美國加息收緊銀根,從1990年日本金融危機開始一連串的地區性金融危機,包括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因日本的泡沫穿破,金融機構和大企業集團出現嚴重債務危機。美國的介入是收購日本的銀行,迫使日本政府與大企業集團摧毀傳統日本發展戰略的主銀行體制,也迫使大企業集團瘦身以至解散,同時逐步取消終身僱傭制。從主銀行到大企業集團與中小衞星企業的產業體系,便從內至外開始瓦解。
日本戰前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體制,先在美軍佔領時大幅削減,90年代開始把戰後調整了的體制也進一步破壞,美其名是與美國主張的市場體系看齊,消除日本經濟對美國的結構障礙。結果是日本龐大的積累資金外逃,變成美國衝擊國際金融的資金。日本國內反而企業與社會缺乏資金發展,依靠國債,90年代前科技與工業的強勁增長與國際競爭力快速地消失,就連海外產業轉移亦不足以振興國內經濟。僱傭制度的改變與人口老化,也把發展的人力因素作用破壞。今天日本勞動人口佔半數以上是臨時工,年輕人多不願意在企業工作,這樣的人力資源怎樣可以推動日本工業的升級轉型?日本變成吃老本,貿易亦出現逆差,形成另一種去工業化,它亦沒有像美歐依賴廉價的新移民。
日本的衰落有其獨特方式,美國因素是主導。中國經濟現時有些相同的挑戰,特別是美國欲施以對付日本的相近策略,但中國與日本的差別巨大,也不是美國附庸,任人魚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