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先破後立

我反覆地在這裏不厭其煩訴說香港要變,要大變,要從根本上變,是因為時不我與。中國與世界變化急劇,香港不變,或只依原來基礎緩慢地變,都會近乎必然地被歷史進程邊緣化、淘汰。國際上的大都會,不少興盛之後沒落,香港不會是例外。
香港的抗拒變化,是既得利益的抗拒。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去掉英國殖民利益。可惜是英商撤退,英國卻扶植地產發展商,一改香港抑制地產市場膨脹的既有政策。發展商從地產獲取暴利,轉而承接英商留下的公用事業,由地產壟斷以至對整體經濟更大範疇的壟斷。財富可以收買人才,也可以左右政策。英國撤走之時,便造就殖民地時代沒有的大資本勢力,也依國際慣例,形成香港資本向外擴張、轉移的發展。香港的大資本在香港不斷獲取暴利,卻不扎根香港、發展香港。
發展商的作用是從買賣中獲利,結果幾十年形成龐大的地主階級,作為發展商地產發展的巨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支持力量,同時改造了香港的文化,趨向於地產投機獲利的商業文化和社會道德。中英談判之後不足50年,香港社會便整體蛻變。但地產利益靠的是外來資金,香港產業完全外移,便只能依賴歷年積累和從內地及海外流入的資金。中國內地歷時20多年的大貪腐和迄今未止的資金外逃,維持了香港的投機經濟、地產泡沫和英國的利益。
中美交惡,香港作為中國資金外逃美國的管道便難維持。股市衰落,正體現美國西方的打擊和中國內地的加強監管。樓市低迷,也見證內地資金流港的受限制。香港這20多年已變成主要依賴內地合法與非法資金支撐。按現時趨勢,香港缺乏發展動力,本地資金、人才會流失。
正因如此,香港要擺脫衰落的趨勢,便要從根本上變,放棄對美國的依賴,為中國的復興服務,在非西方和歐洲等西方軟肋下工夫,協助中國面向這些國家的金融、專業服務、經貿功能;抑制地產及其他壟斷利益,開放市場,包括最為重要的人才市場,扭轉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不合時思想、組織與政策作為。在國安監督下,開放決策體系,促進創新改變,不能依靠政治提拔的政治人才,打破政務官的壟斷,打破一直以來的官僚主義和英美的市場放任主義。
破才可以立,去殖民化、一國兩制都是先破後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