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醫健寶庫:虛擬實境 讓醫科生親歷家屬哀傷
疫情期間,社交距離政策和醫院隔離措施都間接加劇了臨終病人照顧者的壓力以及喪親的悲痛。去年,本港一名照顧者因不忍患末期肺癌的妻子慘受病痛折磨,涉嫌在妻子同意下協助自殺。當時,被告親自撰寫的一封求情信詳述了他作為照顧者對太太的愛、愧疚與哀傷,令人動容。
預期性哀傷(anticipatory grief)是指家屬由獲悉其至親病情將不可逆轉、而將要面對死亡時所表現的哀傷,包括情緒、生理、認知和行為各方面。上述照顧者當時反覆自責未有及早發現妻子病情,以至想像妻子「要喺醫院一個人離開」而生的惶恐,其實都屬於預期性哀傷的普遍現象。
這位家屬難以撫平的悲痛,令我矢志加強對港大醫科生同理心的培訓。幾年前,美國一對父母在兒子患腦癌期間開發了一款自傳式的虛擬實境,運用病人生前的錄音並以敍事方式,立體地重現家庭在面對5歲兒子臨終前後的悲痛。
嘗試體會椎心之痛
今年,港大醫學院將這軟件融入醫學人文的課堂中,讓學生透過有血有肉的虛擬實境,代入照顧者的視覺,一邊努力給予兒子希望, 一邊壓抑心中的絕望與自責,照顧日益憔悴的病童。至今,已有30多位醫科生以此親身體會末期病人家屬的椎心之痛。
醫生在白袍下也是凡人,在面對病人離世時同樣會感到無助、哀傷。記得課堂上共同經歷完這個約一小時的虛擬實境後,不少同學都眼泛淚光。「因眾生苦,所以大悲;因為大悲,所以大願」——在課後的討論環節,我鼓勵同學們接納自己白袍下的哀傷情緒,並與他們討論如何將當天的傷感,轉化為他日行醫時實踐人文關懷的動力。
作者感謝香港大學教學發展補助金資助,以及每位在課堂上慷慨跟我分享自己故事的醫科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助理講師王琦森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本文連結 :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要聞港聞/odn-20230729-0729_00176_025/醫健:醫健寶庫:虛擬實境--讓醫科生親歷家屬哀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