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通關後去蕪存菁 餐飲業自己爭氣

自中港全面通關後,本港商界寄望甚殷,冀內地旅客打救冰封3年的疫後經濟。然而事與願違,內地旅客爆買不再,特別是餐飲業受惠不多,昨日甚至有大型餐飲集團旗下多間餐廳拉閘結業。反觀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場面火爆。何謂冰火兩重天,此乃最佳演繹也!
一個成立約30年、在港擁有十多間西餐廳及酒吧的餐飲集團,昨日毫無預警地將旗下9間餐廳及酒吧清盤結業,反映生意難做的冰山一角。酒吧業界指出,留意到周末人流減少,加上政府資助終結,即使社會復常,生意額不升反跌,較疫情期間下跌兩成。尤其酒吧在疫情期間成為眾矢之的,政府不斷宣揚飲酒壞處,復常後又不斷查牌及在節日期間封路,令整個社會以至旅客對本港夜生活產生負面觀感,與深圳政府大力推動夜生活的氛圍不可同日而語,益發令業界難於競爭。
誠然,港府在疫情期間嚴格禁止酒吧營業,對酒吧業打擊至巨,現在社會復常,港府戮力宣傳城中盛事吸引旅客,但對比疫情前香港以夜生活多姿多采聞名,港府對此着墨不多;何況市民在疫情期間習慣留家開餐,以致餐飲業的晚市表現非常一般,即使旺如銅鑼灣,晚上10點過後人流便銳減。深圳則相反,夜間消費網點已突破8萬個,深圳每萬人便擁有夜間消費網點44個,連不少旅遊景點都強調「夜玩」,夜間消費持續至凌晨兩、三點,非常熱鬧。
再加上深圳物價始終較香港便宜,每逢周末都吸去大批港人北上消費,僅上月已有150萬人次經羅湖口岸湧入深圳,同月南下香港的內地旅客則約216萬人次,較5月約229萬人次還要少。不少港人都是「早去晚歸」,早上到深圳飲茶購物、娛樂消遣,吃過晚飯才回港。此長彼消,港人留港消費減少,內地訪港旅客又沒有預期的多,本港餐飲業不大受影響才怪。
再說,內地為了迎接更多境外旅客,支付系統亦與時並進。繼微信支付及支付寶可綁境外信用卡,且小額交易免手續費後,近日深圳金融機構亦優化服務,紛紛增設窗口、增派人手,為港人北上提供便利。對比之下,港府除了花錢請明星宣傳「你好,香港!」,在電子支付方面堪稱無所作為。一旦連港人北上必須申請的「黑碼」也被取消,本港市道勢必更加冷清。
當然,當所有鄰近地區都在疫後全力拚經濟之際,競爭激烈必然催化各行各業進入去蕪存菁的時代。過去本港恃着有內地個人遊湧港消費,熱錢大量流入,「躺着也賺錢」,以致不少商家都忘記以客為尊的初心。翻開內地最流行的「小紅書」,內地旅客對本港餐飲業的劣評不在少數,最常見是侍應無禮貌、食物質素不如預期、收費過高等。旅客來港冀有優質體驗,偏偏食個飯便掃了興致,香港還怎麼吸客?打鐵還需自身硬,業界再不提升服務及出品質素,別說旅客過門不入,本地客一樣蟬過別枝,結業潮恐怕陸續有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