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吐故納新
香港開埠以來,都是借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的連接而發展。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的作用更因中國走入世界而凸顯。然而,改革開放帶來中國的復興,經濟實力增強之後,一是開放便不僅限於西方大國;二是開放的範圍在內地擴大,不能以香港作為唯一的開放口。因此,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關係逐步變化,總的趨向是內地對香港依賴日減。
從地緣角度看,若中國的開放集中於海洋方向,香港作為中國沿海最大海港城市,便佔了先發和地緣戰略優勢。可是,若中國恢復西北向的陸路通道,香港便在陸路通道中被邊緣化。若中國與西方海洋大國如美國、英國乃至東亞的日本交惡,香港作為內地與西方的連接作用,便顯得不重要。若中國內地可以陸路進入中南半島各國,香港作為內地與東南亞中介的功能也趨減少。而在國際政治上,中國已在遠西方(因西方壓迫),親「一帶一路」的非西方國家,香港的地緣位置也轉變為邊陲,而不是以往中國與西方連接的中心。
在中國復興的過程裏,礙於歷史因素,也因香港回歸後缺乏發展戰略的重整再建,香港趨於邊緣化。即使在原有的地緣因素方面,香港亦被深圳替代了大部分優勢。在中國與西方特別是美國交惡的趨勢加劇下,香港的地緣因素更大有可能優勢變為劣勢,成為中國防衞美國西方各種攻擊的弱點。依這種形勢,香港的「一國兩制」,便因防範美國壓迫而愈來愈轉守衞性的一國為主,以及內地一制伸延至香港,香港一制轉邊緣化。或許這是香港因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命運的完結。
然而,香港的作用,一直以來除了為殖民宗主國服務外,亦為中國開放變革有不少貢獻。西方經驗在香港與中國的國情和中國復興的努力結合起來,也導致內地反殖民化和工業化、政治發展有很好的外來因素帶來創新。對中國而言,不應放棄香港,讓其退化為內地一個中等城市,還是要進一步利用香港的歷史條件,在新的國際地緣政治中發揮新的作用,補內地一制的不足。
香港的國際化是根本,一是聯繫歐洲,借助英治時的人脈和體制;二是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的非西方世界,作為中國的先鋒,重演上世紀50、60年代工業化時的冒險奮進精神。這就需要擺脫苟延殘喘的既得利益的束縛,廣招人才,用新人才進行新的發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