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塌樓悲劇頻發 治亂需用重典
本月23日,黑龍江齊齊哈爾一間中學體育館,因為樓頂違規堆積大量建築材料,導致屋頂荷載大增不堪重負而引發坍塌事故,已造成11名師生遇難,大部分是排球隊的花季少女。
近幾年來,類似的塌房悲劇已發生多起,不斷衝擊着大眾的神經。2020年3月7日,福建泉州一間7層防疫隔離酒店坍塌,29人死亡;同年8月底,山西襄汾縣一飯店垮塌,同樣是29人遇難;去年4月,湖南長沙一幢9層樓房整體坍塌,多達54人遇難,其中包括44名大學生。其他傷亡相對較少的事故,諸如2021年6月湖南汝城縣塌樓造成5人死亡,數量更多。
建築安全的受關注度已超越食品安全。原因形形色色,但無非是兩大類。其一是建築行業的「野蠻生長」,私搭亂建、未批先建等亂象叢生,安全狀況極差。泉州塌樓,原來的4層被私自擴建至9層;長沙9層樓房,原本只有6層,導致建築結構嚴重破壞。齊齊哈爾此次事故,在薄弱的體育館上方堆積建材,本來就是嚴重違背建築常識與基本規則。
違建清查 失職瀆職
其次,便是監管部門集體缺位,推諉扯皮。如湖南省住建廳與自然資源廳,在機構改革職能轉換之際,對於政治違法建築事項沒有交接,斷層達兩年。更嚴重的是權錢交易,縱容放任違規建築長期存在。泉州塌樓事故,眾多當地官員受賄,街道辦事處違規變通審批,消防主管違規出局證件,公安部門對虛假材料把關不嚴。各環節層層失守,最終導致悲劇。
事實上,關於建築行業的眾多法規、條例等浩如煙海,但在具體落實上,許多時候卻是「牛欄關貓」,形同虛設。建築施工者沒有敬畏之心,漠視生命;監管者缺乏責任意識,尸位素餐。違建成為了相當普遍的現象,終釀成無可挽回的惡果。眾多塌樓事故,敲響了血淋淋的警鐘。
在2020年泉州、襄汾兩起事故後,全國範圍內曾經啟動為期一年的違建專項清查行動。歷次類似行動,各地都是高喊舉一反三、查缺補漏。但長沙、齊齊哈爾的悲劇仍未能避免。根本就在於形式主義的失職瀆職,已成家常便飯。沒有常態化的事前事中監管,只能是一次次事後「放空炮」。
建築安全涉及部門眾多,包括住建、自然資源、消防、公安以及建築監理、建築檢測等等,九龍治水,缺乏有效協調。十多年前,針對煤礦礦難頻發、三鹿毒奶粉等事件,內地先後組建安全生產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監管總局,牽頭推進相關的政策規劃、防範體系建設、監管執法等,對於扭轉礦難、食安事故多發勢頭,發揮了相當的作用。
內地多地發生的塌樓事件表明,違建仍是相當普遍。許多風險如果不切實深入排查,後續很可能仍會爆雷,成為無辜百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治亂需用重典。優化建築監管體系,提高執法效率、壓實責任,加強懲戒力度,已是刻不容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