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台灣經濟快被美國掏空

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在即,台美互動近來亦趨頻繁,如台灣立法院臨時會院會剛剛在昨天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進一步強化台灣和美國的經濟聯繫。
蔡英文政府上台8年來不斷在政治和經濟上「去大陸化」。以後者為例,台灣近年一直積極推動兩岸經濟脫鈎,包括提倡「新南向政策」和「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誘使大陸台商將產能移至東南亞或回流台灣。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後,台灣更全面配合美國,限制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
但台灣要擺脫龐大的大陸市場殊不容易,於是台灣當局又在經濟方面大搞「融美」,要求加入拜登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可惜台灣問題太敏感,美國不敢答允台灣加入,雙方只能另闢蹊徑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客觀上而言,該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的落實,成了蔡英文挽回支持率的救命稻草,有助她向民眾宣揚美台關係「堅若磐石」。協定中提出的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等議題,也確實減少美台貿易程序,有助兩地經濟更緊密地綑綁在一起。然而,大陸作為台灣最大的外貿順差來源地,對台灣經濟發展才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岸關係一旦惡化,對台灣其實並沒甚麼好處。若大陸啟動經濟制裁,如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更會對台灣造成嚴重打擊。這是該貿易倡議無法彌補的。
美國為了掌控台灣晶片產業,在疫情期間已以晶片供應嚴重不足為由,迫使台積電、環球晶圓等提交核心數據,之後又迫使台灣半導體廠商赴美投資,協助美國建立完整的環球晶圓片供應鏈。台灣經濟不斷「融美」,到最後只會被美國掏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