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十三街單位爛到住唔到 議員質疑重建次序

江玉歡(後右)拿出石屎塊證明「十三街」單位「爛晒」,林筱魯(左)幫手扶穩。(袁志豪攝) 江玉歡(後右)拿出石屎塊證明「十三街」單位「爛晒」,林筱魯(左)幫手扶穩。(袁志豪攝)
江玉歡(後右)拿出石屎塊證明「十三街」單位「爛晒」,林筱魯(左)幫手扶穩。(袁志豪攝)
【本報訊】舊區重建步伐緩慢,土瓜灣「十三街」樓宇失修,單位內冧石屎令住戶人心惶惶,卻遲遲未見納入重建之列。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市區重建局的工作,議員江玉歡拿出一塊石屎,舉起多幅類似危樓的照片,批評當局「急症」不做,質疑重建次序到底是按賺錢與否抑或是失修程度?她促政府考慮運用地積比轉移或互換,或者取消、更改「十三街」的綜合發展區地位。
石屎水加餸 斥當局「急症」不做
江玉歡於會上指2014年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已提出優先重建「十三街」,認為把「十三街」列作綜合發展區的原意是鼓勵大型重建,增加投資誘因,如今卻變成壓死「十三街」重建的主要原因。她形容「十三街」慘不忍睹,質疑當局有沒有親身進入住戶調查過,「知唔知入邊爛成點樣」,很多房屋爛到「住唔到」,又指石屎跌落已經不是新鮮事,形容居民用天花跌下的石屎水加餸,是否市民要在屋企、企樓底都要戴頭盔。她批評當局「急症」不做,質疑是按賺不賺到錢,還是按失修程度來定重建次序。
當局暫無意改變同區7年樓齡的補償機制,議員洪雯認為會直接影響市建局啟動重建的時間。她指「十三街」居民表示願意接受更高樓齡補償換取盡快重建,又指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核心目標,市建局不是私人發展商,因為有虧損而不重建是不合理的。她問到市建局會否考慮向立法會提出檢討7年機制,建議擴大地積比轉移的地理範圍到不同分區,用區外有利可圖的項目補貼區內難以重建的項目,從而加快重建。
發展局暫無意改7年補償機制
市建局認同是時候可檢討7年機制,但發展局希望推動更多重建,不希望現時引起辯論,反而阻慢速度。政府稍後在強拍有修訂,會用借貸、批地等方式提供支援。轉移地積比方面,發展局稱跨區不是不可以,若有油旺的經驗,都願意在其他區拆牆鬆綁,但需要時間做研究。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有2,800餘幢樓宇未有遵辦強制驗樓通知,其中包括「十三街」樓宇。當局接下來會重點跟進,主動抽查,介入維修,部分當局已選定代業主做,又表示明白居民和業主很期望當局介入,但都不能夠乾等,要共同努力遵辦通知。至於「十三街」何時能啟動重建,要交給市建局有空間去檢視。
另一議員陳學鋒質疑市建局規劃反而令區域愈住愈逼、愈住愈多人,又批市區重建項目速度緩慢,每個項目起碼都要10年,甚至20年有多。他指現有荃灣、油旺等計劃,令市民期望變大,更加「唔郁添」,坐等市建局來收樓,令舊樓本身狀況愈來愈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