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歐盟的困境

二次大戰歐洲列強混戰的結果,是造就美國的霸權,把歐洲的海外殖民地逐步打掉。歐洲的發展便只能依靠本土戰後重建,在和平環境下有20年的積累。
歐盟的成立,用經濟整合來延續增長,但冷戰削減了東歐俄羅斯方面的發展機會,北非中東的獨立運動也拿掉歐洲傳統的市場。幸而90年代蘇聯東歐瓦解,歐盟有了新的空間發展。一是俄羅斯提供的廉價石油、天然氣;二是東歐提供的廉價勞動力和加工生產條件。
可是,東歐的規模有限,人口也加速老化和外移,比不上美國利用東亞和中國大陸的龐大勞動力資源。歐盟產品銷往美國市場不易,因美國是重量求低價的大眾消費品,歐洲的生產是重質小量,價格不廉。即使美國開放市場,歐洲也難在美國市場拓展。歐洲內部市場飽和,傳統中東北非東歐市場發展緩慢,中國在21世紀的大發展,卻給歐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由此形成俄羅斯能源供應,東歐的加工生產基地和中國的市場跨國歐洲生產體系。
即使經受美國策動的歐債危機,歐盟經濟仍可穩步發展。其中,歐盟特別着重與中國的合作,不但因北非中東市場失落,東歐市場有限,更主要是看到中國的巨大發展機遇與亞洲的潛力。
德國的傳統東向政策帶動歐盟與中國合作。早在2003年已有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烏克蘭戰爭前中歐關係密切,歐盟也在2003年後與聯合國進行歐洲與亞洲交通連接的長期研究,歐盟對中歐班列反應熱烈。
歐盟近年致力推動與伊朗的核協議,希望重返中東,拒絕介入敍利亞內戰。可惜烏克蘭戰爭破壞了與俄中合作,借以復興發展的機會。即使如此,法國提出歐盟要自主發展,抗拒北約把歐盟帶入東亞與中國對抗。最近法國石油公司與伊拉克簽署石油開發協議,法國積極地尋求方法擺脫美國的約束,重返它過往在中東的勢力地區。中東的和解造就了歐盟重返的機會,也製造出與中國、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合作的條件。
對於歐盟來說,未來發展若想與美中鼎足三立,關鍵因素是中東、俄羅斯和中國,包括了能源、市場和傳統地緣經濟的屏障,尤其是中國與中歐產業互補。若歐盟不從這三方發展,而被美國困死於烏克蘭的泥沼,便振興無望,解體機會便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