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苦候6年獲捐腎 病人感恩重拾新生

香港腎臟移植數目處於極低水平。 香港腎臟移植數目處於極低水平。
香港腎臟移植數目處於極低水平。
港府擬與內地成立器官互助機制,引起社會對器官捐贈的熱議。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本港接受透析治療的末期腎病病人,平均需要輪候5.75年才有機會接受遺體捐贈腎臟移植,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形容,病人是「苦候」腎臟移植。有等候約6年才成功換腎的病人表示,感謝遺體捐贈者及其家人,腎臟移植後毋須再每隔兩天晚上進行10小時的血液透析治療,改善生活質素,同時更可周遊列國,重獲新生。
直至今年3月底,本港有2,433名末期腎病病人正在等候腎臟移植;而香港腎臟移植宗數,由2021年的57宗,下跌至2022年的45宗,今年直至3月底更只有15宗個案,雷聲亮認為,數字反映香港腎臟移植數目處於極低水平。
港每百萬人不足5人捐贈
對比世界各地遺體器官捐贈者的數目,以西班牙為例,每百萬人便有40.8人是遺體器官捐贈者,香港則每百萬人只有4.99人,即西班牙與香港的遺體器官捐贈者數目相差7倍。雷聲亮解釋,除了因傳統「留全屍」的觀念影響之外,本港與外國對於可以捐贈器官的遺體定義亦有分別,香港只接受腦幹死亡者捐贈器官,而外國則會採納腦幹死亡或心臟死亡的遺體;加上外國政府對器官捐贈者有較完善的配套設施,令香港遺體器官捐贈者數目顯得更少。
隔晚洗血近10小時阻生活
末期腎衰竭的病人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即腎臟移植或透析治療,前者對病人來說是最佳方案,在接受腎臟移植後病人腎功能可以回復至正常水平,毋須依賴透析治療,令到生活質素大為改善;而後者則是俗稱「洗肚」或「洗血」,需定時進行、注意飲食,例如洗血需要隔天晚上在家居洗血8至10小時,又要每兩至三星期往返醫院進行洗血,每次耗時4至6小時,對病人來說是「長期抗戰」,既辛苦又影響生活質素。
李耀華約30多年前發現患上先天性多囊性腎病,腎臟功能日差,原先任職消防員的他需要調至後勤工作,在約9年前開始要洗肚和洗血,工作生活大受影響。幸好等待5年多後終有合適腎臟,他指接獲電話通知時心情既開心又緊張,完成手術後約兩星期已成功復原,更在今年完成人生首個10公里馬拉松。
等候6年才成功換腎的陳嘉敏,亦非常感恩捐贈者及其家人,她指以往洗血影響工作,令她由前線護士轉投培訓工作;而家居洗血機器噪音嘈雜,影響自己和家人甚至鄰居睡眠,非常辛苦。在換腎後,她終於獲得第二人生,近期更與家人外出多地旅行,享受人生。
陳嘉敏(右二)及李耀華(左二)獲換腎。(黃仲民攝)陳嘉敏(右二)及李耀華(左二)獲換腎。(黃仲民攝)
陳嘉敏(右二)及李耀華(左二)獲換腎。(黃仲民攝)
本港有多名末期腎病病人正在等候腎臟移植。本港有多名末期腎病病人正在等候腎臟移植。
本港有多名末期腎病病人正在等候腎臟移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