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歐盟脫美

雖然近年歐盟似是老大衰落,可它還是全球三大經濟主力(中美歐)之一,日本、東盟、印度與這三大主力還有一段距離。它同時在金融方面積累龐大資金與資源力量,是當世唯一可與美國抗衡者!
歐盟的老大衰落,一是走上了歪路。歐盟本是西歐為主(德國加入也主要是與西歐相連的西德,不是傳統中歐勢力的東德),本應深化整合,集中資源發展。在21世紀之前,歐盟總體經濟,在戰後重建以來,超越美國。敗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收編東歐和前蘇聯成員國,擾亂了整合的方向與步伐。
西德統一東德,是用錢買來──西德馬克兌換──東德馬克。政治上可行,但經濟上卻破壞了二者的比較優勢,也挫傷東德的發展,長期形成新德國的負擔。歐盟吞併東歐及波羅的海國家,沒有西德的龐大財力投入和產業經濟的牽引支持,仍然構成對原歐盟的負擔。新舊歐盟一體化,不足以把西歐工業轉移至東歐發展,市場還在西歐,出口拓展有限。歐美的競爭與中國的工業崛起,均限制歐盟擴大後用新增國力在海外市場擴張。單只整合消化東歐等新增各國,阻礙了西歐的升級換代,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受阻,歐盟竟無法成為完整的歐元區,經濟整合問題演變成政治社會矛盾,反過來妨礙經濟調整。歐盟擴大了,卻大而無當,從東擴之前的增長倒退下來,落後於美國與中國。
二是歐盟東擴被利用來支持北約東擴,進一步被美國綑綁,服從美國的利益。波黑、科索沃動亂是歐盟用北約之名,跟從美國擴張。但北非顏色革命、敍利亞內戰等,德國便首先抗拒參加。烏克蘭戰爭演變到今天,歐盟悔戰之心更強。但是,正因借用戰爭,北約的作用大增,使得在北約框架內,美國可緊緊將歐盟騎劫,甚至逼歐盟隨北約參加美國在東亞圍堵中國。這些變化的代價是巴爾幹動亂不息,北非內戰,歐盟南翼不穩。烏克蘭戰爭更嚴重打擊歐盟經濟發展,消耗國庫資源,且引來長期的難民問題。與此同時,法國等開始反對烏戰,美歐的矛盾擴大。
歐盟在當下未必有足夠政治能力與美國決裂,但美歐關係的裂縫正好給中國進行分化。中國要支持歐盟,為的不是單單引發美歐衝突,而是助歐盟重拾整合與經濟發展之途,讓歐盟發展來削弱美國騎劫的機會。歐盟自主是美國霸權瓦解之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