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產業金融化 收窄貧富差 洪雯獻計助港青向上爬

大規模興建公屋或導致基層人口愈來愈多。 大規模興建公屋或導致基層人口愈來愈多。
大規模興建公屋或導致基層人口愈來愈多。
香港雖然係富裕城市,然而社會撕裂、青年上流困難。議員洪雯應議員同事楊永杰邀請出席訪談節目,佢提到本地正邁向貧富日趨兩極嘅「M」型社會,一方面貴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本流通平台,但另一方面係不斷弱化嘅競爭力,產業結構愈趨單一,青年上流停滯。為免貧富懸殊加劇,洪雯主張要壯大中產階級,但要做到「樂業」同「安居」,佢認為不妨喺金融上動腦筋。
同好多地方相比,香港失業率比較低,楊永杰形容基本上係全民就業,可惜打工仔收入增長甚微。楊話2003年嘅大學畢業生,收入水平約1.2萬元,而早前佢向一位朋友打聽,依家收入中位數約1.6萬元;楊話以前15元就可以食碗叉燒飯,依家差唔多要40至50元,可見收入同物價嘅增長,不成比例。洪雯就指港人就業嘅「量」雖然足夠,但係「質」唔夠,青年人愈來愈覺得上流空間狹窄,薪水追唔上居住成本,以及各方面嘅開支。儘管香港有「四大支柱」嘅傳統產業,但觀乎過去廿年嘅數據,除咗金融業「一枝獨秀」,其餘產業對GDP以及就業嘅貢獻皆呈現萎縮。而金融業對勞動就業嘅貢獻為7%,若綜觀全港整體則佔3.5%,即係話香港逾90%人口與金融業無關。
倣效星洲搞基金投資本地
雖則話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即使更蓬勃、對經濟貢獻有幾咁大,亦不能讓所有人受益。但洪雯主張用第一個香港,去服務第二個香港,即是將資本流通平台轉變成一個產業工具,服務香港產業多元化同實體化,創造就業階梯,供青年向上流嘅機會。佢話從零到一推動創科產業,新型工業化等,過去廿多年證明任由市場、或企業自行摸索根本無效,故需以其他手段,而金融化正是一個重要手段,佢就建議倣效新加坡成立主權基金,以金融投資本地,帶動創科或其他產業發展。另外,洪雯又推動《上市規則》增設18C章須引入條款,予機制讓帶同技術、人才來港運作嘅《特專科技公司》,可享上市條件稍為降低嘅額外優惠。事關香港雖是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基地,但佢數過當中只得兩至3間喺香港租用寫字樓外,其餘來港融資嘅生物科技公司都同香港無關。
倡公屋居屋比例調至5:5
至於青年住屋問題,洪雯反對大規模興建公屋,認為此舉只會令人不升職、不加薪以遷就入住資格,導致基層人口愈來愈多,令社會走向「金字塔」形態。佢期望公屋及居屋應由目前7:3比例,將來可調整至5:5,增加居屋供應同時提升物業質量,助青年向上流動。佢又倡議放寬二手居屋「按揭保證期」,令年輕人即使選擇較高樓齡嘅居屋都可以做到按揭。以及參考海外「共享業權」模式,可按財力先購一半業權,以金融支持本地青年,實現「以第一個香港服務第二個香港」嘅理念。
洪雯指港人就業嘅「量」雖然足夠,但係「質」唔夠。洪雯指港人就業嘅「量」雖然足夠,但係「質」唔夠。
洪雯指港人就業嘅「量」雖然足夠,但係「質」唔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