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罕罕而談:平等不一定公平

我受惠於長者醫療券多年,它無疑是德政。如果從照顧長者健康需要來看,它卻不見得「公平」。
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獲發的醫療券金額今年增至2,500元,累積上限為8,000元。不論是億萬富豪,還是「搵朝唔得晚」的長者,都一視同仁。在這計劃下,用不着的醫療券不能轉贈其他有需要的長者;一旦手上的醫療券不足應付健康需要,這項德政也愛莫能助。由此可見,說到醫療資源的分配,「平等」不一定「公平」。
盼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把醫療資源無分彼此地平均分給所有病人,那只是符合均等或無差異的原則 (equality),而非公平 (equity)。真正的公平原則,是按不同病人的健康需要分配資源,讓每位病人都有平等的權利獲取所需的適切醫療服務。
不幸地,政府往往以「功效主義」的原則制訂醫療政策,以為統一的機制和行政手段可適用於所有人,結果造成一群有特殊需要卻又永遠屬於小眾的罕病患者經常被忽略和遺忘。
希望當局和熱心助人的慈善基金明白「照顧差異才有公平」的道理,因應罕病患者的醫療和護理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和調撥資源,為罕病患者與所有市民都能獲得健康創造平等機會。正如政府遵循相關法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制訂特殊教育政策和措施,照顧他們的身心發展和學習需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公平。
期望政府能改變「一刀切」的施政方式,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去實現其提倡的「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為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及「全民健康覆蓋」的願景。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