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釋放勞動力 鼓勵退休後返聘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本港今年4至6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只有2.9%,較一個月前再下跌0.1個百分點,創超過3年半以來的新低,反映香港已從全民就業步入勞動力短缺的年期。須知統計數字往往都是較現實情況滯後,香港多個行業以至專業,早於疫情後期已出現不同程度的人手不足,現在更幾乎是各行各業、各個層級和工種都缺人。
政府早前公布「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以本地勞工優先的原則,針對多個人力明顯不足的行業,合共輸入兩萬名非本地勞工。當中建造業佔最多,有1.2萬個配額,皆因業界的人手短缺情況實在相當嚴重,不單止難以配合政府做到提速、提效、提量覓地建屋,可能連最基本的施工質量、完工時間,以至工業安全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筆者曾多次強調,香港確實有需要輸入外地員工,但更為重要是加強培訓和留住本地人才,以及釋放因種種原因而未有投入勞工市場的潛在勞動力。早於去年的預算案及施政報告建議書,筆者已建議政府推出適切的政策措施和稅務誘因,去鼓勵更多家庭主婦、少數族裔、傷健人士和退休長者重投勞動市場。隨着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後者的人數增長最快,可供釋放的潛在勞動力也最大。
鑑於醫學不斷進步,市民更加着重運動和保健,不少年過60以至70歲的香港市民,身體狀況仍相當不錯。在合適的環境和條件下,讓這些已屆退休年齡的人士繼續工作,既可為整體社會及相關企業作出貢獻,亦可讓有關長者賺取一定收入,減少對社會福利的依賴。甚或當作打發時間也是好事,讓這些子女可能已難以緊隨身邊的雙老或獨居長者,藉着工作擴大社交圈子,增添成功感和生活姿采,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長遠有助減輕其個人與政府的醫療開支。
政府牽頭 提供誘因
這種安排在內地稱為「返聘」,泛指以非長期聘用的方式,僱用一些已退休或已屆退休年齡的員工。返聘人士一般知識豐富,經驗充足,但體能和拚搏程度可能不及較年輕的同事,比較適合一些非全職、顧問性質及內部培訓的工作。
內地已有大量研究和案例,講述如何善用返聘人士,當中的優點、缺點和相關企業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職業安全、勞工保險與醫療福利等問題。香港沒有法定退休年齡,至於非法定的指定退休年齡,亦只有政府、部分公營機構和大企業有訂定。政府早年曾探討一刀切延長公務員退休年齡,但遭到不少人反對,擔心會影響退休金的發放與年輕同事的晉升機會,這些憂慮在私人企業同樣存在。
如果能夠在香港引入比較規範化的返聘制度,由政府與大企業牽頭,向中小企及社會大眾積極推廣,再加上適切的配套和誘因,例如稅務優惠及相應的退休福利安排,相信可吸引更多退休人士重投職場,增加整體勞動力,協助香港應對人口老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