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風後更換抗凝血藥 復發風險大增

葉耀明(左)表示預防房顫和中風須從日常生活做起。(阮子鏗攝) 葉耀明(左)表示預防房顫和中風須從日常生活做起。(阮子鏗攝)
葉耀明(左)表示預防房顫和中風須從日常生活做起。(阮子鏗攝)
【本報訊】明日為「世界腦健康日」,為鼓勵大眾關注腦健康及疾病,提高預防及治療腦疾病的意識,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最近完成了全球首個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若在服用俗稱「新薄血藥」的新型抗凝血藥途中出現中風,及後隨意轉換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療方案,缺血性中風復發風險將大增96%。醫生呼籲患者,除非有必要轉換治療,否則不應在首次中風後更換其他抗凝血藥類別。
為分析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於服藥後出現中風和再復發的疾病軌迹,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15年至2020年間,收集了45,946名患者在公立醫院利用新薄血藥進行治療的數據。結果發現,2,337名患者於服用新薄血藥期間仍出現缺血性中風,其中13.4%人更在16.5個月的跟進中位數內復發。
其後,團隊進一步比較這些患者在出現第一次中風後,維持服用相同薄血藥、或改為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結果發現,患者在經歷第一次中風後,如選擇更換至傳統薄血藥「華法林」,其復發風險將高達96%;如更換另一類別的新薄血藥,復發機率則為62%。
提醒市民預防從日常生活做起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表示,一旦出現房顫或中風的危險因素,例如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衰竭等,藥物亦只能減低中風機會,並非將機會降至零。他提醒市民要預防房顫和中風,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調整生活習慣、保持均衡飲食、進行恒常帶氧運動、避免過量飲酒、吸煙等,均能有效預防「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