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入情緒教育 培養樂觀態度

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重視教育,「萬世師表」孔聖人自己便是一位教育家。經過千百年的歷練和沉澱,我國的教育講究培養學生的「五育」,也就是要把年輕人打造成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和美育都完美的「全人」。這個宏願非常偉大,筆者絕對贊同,然而隨着時代變遷,教育理念是否要加入新元素,這個議題很值得我們探究。
要點一:需要進行情緒教育。情緒病不是成年人的專利,事實上,青少年的情緒問題也不可低估,要避免悲劇發生,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就必須做好。兒童的情緒問題有先天因素,如果父母有像焦慮症這樣的精神病,由基因傳給孩子的機會肯定是有的。除此之外,後天因素也不能排除,如果整天面對着擔心、焦慮的父母,小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
而近年社會上也發生很多問題,「黑暴」剛過去,新冠疫情緊接而來,結果不少年輕人跟成年人一樣,經歷程度不同的情緒壓抑鬱結,以致患上情緒病的人數上升。為了疏導青少年的情緒壓力,進行情緒教育便成為教育系統裏要加入的新元素。
要點二:不可或缺的情緒教育。說情緒教育重要,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無論從筆者個人還是整體社會的經驗來看,個人的情感需求和教育原來一直都被社會和教育系統忽視。很多人都意識到,從青少年進入成年期會經歷一種社會情感的改變,無論小時候學過甚麼,成年後一切都會改變,至少情感世界會是完全簇新的。可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絕少獲得協助,如果面對情緒問題,似乎就必須自己解決。如果你想找成年人幫忙,他們會坦白地告訴你,原來他們自己也沒有受過情緒方面的教育。
用健康方式表達情感
我們從數不盡的情緒悲劇中看到,社會需要情緒教育。有了良好的情緒教育,我們才能用健康和正面的方式表達情感,而不是用負面的方法傷害自己或身邊的人。如果沒有情緒教育,我們很可能由於受到情緒困擾而無法發揮才能和潛力。即使擁有蓋世才華,也可能因為無法用令人滿意的方式跟他人溝通,而無法有效貢獻社會。
要點三:培養心理健康的年輕人。既然情緒教育重要,就應該融入本港的教育系統裏。我們可以把「正向教育」和「正向心理學」加到課程裏,讓學生通過認識自己的優點和性格特質,建立起正面的情緒和品格,繼而發現自身的潛能和提升抗逆能力,這對他們日後繼續升學或工作,都會有莫大的幫助。有了情緒教育,當青少年在生活裏遇到壓力和負面情緒時,便懂得用甚麼方法去應付。能及時排解負面情緒,年輕人便自然會快樂成長,成為懂得樂觀面對挑戰的優質新一代。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我們有必要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以健康的方式表達出來,不這麼做的話,很可能會損害健康和人際關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