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陸權取勝
上世紀80年代,在內地改革開放陣營中,一些年輕學者提出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的對立,海洋國家以英美為代表,大陸國家則是中國。中國改革的方向便是轉型為海洋國家,以自由、民主、開放來取代大陸國家的保守、封閉和落後。這樣的對立比較,便是為了推行美式體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模式。
這樣的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的對比,其實源自19世紀英美提出的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主張。美國海軍軍官馬漢在19世紀末提出的海權論,推崇英國海軍立國的戰略。可是在世紀交替時,英國學者麥金德主張陸權,除了作為英美等攻擊俄羅斯、德國的理論外,實際上否定了馬漢的海權論。他說,誰佔東歐便可控制歐亞非大陸的心臟地帶,誰控制這個心臟地帶便可控制歐亞非大陸、控制世界。他把英國等海權國家所在形容為邊緣地,遠離中心,也便難以統治世界。
馬漢依據的是18世紀的海軍戰勢,麥金德看的是德國與俄羅斯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他的大戰略是國防與經濟並重,英國的海權是控制貿易,借此控制資源,但過重貿易忽略工業,此所以在19世紀,英國工業化落後於美國、德國,甚至可能被俄羅斯超越。工業化落後,經濟難以大發展,例如英國便未必有足夠的財力來修建海軍,維護海權。相反,有經濟發展,便有餘力拚建提升海軍軍力。
麥金德並不認為單純的陸權國可以取代海權國,而是陸權國會有能力發展更強大的海軍,並以此打敗海權國衰敝的海軍。經濟實力還是以工業化的生產為主,不是追求暴利的貿易。麥金德的陸權論應是提醒英國轉型改革,間接警告德國與俄羅斯的崛起,由此產生出20世紀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圍堵攻擊,特別是針對俄羅斯,俄國革命時國際聯軍侵略,只是俄羅斯挺過來。麥金德的陸權論後來成為美國的大戰略,因而一直着眼於阻止德俄合作,打擊俄羅斯的發展,勢以滅俄為止。
80年代尊崇海洋國家的中國改革青年,初初打開國門,不了解國際真實歷史,故有崇洋崇美之想。幾十年下來,中國的表現勝於俄羅斯在十月革命之後的發展。相對英美衰落,西歐困苦,海權國家正受陸權國家競爭壓迫。
海陸之爭還在僵持,且看麥金德之說是否最終實現。可是他的理論中少了中國這個關鍵因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