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上半年機場毒案破逾600宗 飆升8成

滲有懷疑冰毒的枕頭。(朱偉坤攝) 滲有懷疑冰毒的枕頭。(朱偉坤攝)
滲有懷疑冰毒的枕頭。(朱偉坤攝)
【本報訊】本港毒禍嚴重,海關總結今年上半年的機場販毒案,累計偵破逾600宗案件,檢獲總市值高達9.7億元的懷疑毒品,案件宗數按年上升八成,當中檢獲的大麻、氯胺酮(俗稱K仔)及可卡因數量更大增1至5倍。海關強調未來會加強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配合大數據等科技協助,因應毒品趨勢揀驗較高風險貨物,從源頭打擊毒品流入本港。
檢獲大麻類最多 升近5倍
今年1月至6月,海關在機場偵破604宗毒品案,檢獲共重約2.3噸、估計市值約9.7億元的毒品,其中以大麻類毒品「居首」,佔572公斤,較去年同期的98公斤上升近5倍;其次是K仔佔504公斤,較去年同期錄得257公斤,數量上升近一倍;第3位的冰毒佔436公斤,錄得25%減幅;而可卡因佔241公斤位列第4,較去年增加約兩倍。
海關指上半年的機場貨運毒案共有578宗,而最近數個月,不法分子較多利用小型貨物及郵包,「散彈式」偷運少於5公斤的毒品,共計錄得516宗,較去年同期升近七成;至於牽涉航空旅客的販毒案件有26宗,當中以體內藏毒及行李篋夾層藏毒為主,數字激增達4倍。
調查人員經分析後,指不法分子主要採用兩種走私模式,一則「重錘出擊」,一次過把大量毒品收藏於正常貨物內,企圖借一般商業活動作掩飾。去年12月,海關便查獲一批由西班牙到港、報稱為攝錄器材的空運貨物,從60部錄影機內檢獲市值3,500萬元的K仔。
二則「渾水摸魚」,透過集運模式把小量毒品混入雜貨。例如在今年3月,一批來自荷蘭、重近一噸的貨件內,關員便從3件載有繩圈、健身球及咖啡豆的貨物中,檢獲約值300萬元的K仔。
至於藏毒方面,其中「轉移視線」為慣常伎倆,毒販不會利用貨物藏毒,相反以包裝紙盒偷運毒品,藉此分散執法人員注意力;另一種手法是「無影無蹤」,把毒品滲入紡織物掩人耳目,去年11月,有毒販便企圖運入兩個來自美國、滲有200萬元冰毒的枕頭來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