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逾8000宗免遣返聲請案仍積壓

2017年起共超過19,000宗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程序案件湧現。 2017年起共超過19,000宗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程序案件湧現。
2017年起共超過19,000宗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程序案件湧現。
【本報訊】法庭處理案件及案件輪候時間長一直為人詬病,據政府文件顯示,自2020年起,有超過2,260宗反修例案件及180宗國安案件在各級法院審理;至於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上訴和其他法律程序的數目也顯著上升,自2017年起,共有超過19,000宗案件湧現,當中超過8,000宗仍在處理中,令司法人手持續受壓。
法庭輪候時間十分長
政府文件顯示,2022年原訟法庭的刑事固定審期案件表的輪候時長達323日、由裁判法院上訴案件的輪候時間達160日;區域法院的刑事案件則要輪候350日。當局指法庭輪候時間因疫情、反修例和國安案件激增、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上訴和其他法律程序的數目顯著上升、司法人手短缺等原因而延長;而自2017年起,超過8,000宗免遣返聲請司法覆核申請及相關程序令司法人手持續受壓;加上司法機構一直優先處理備受矚目的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這些案件往往需要較其他刑事案件長約30%的時間。
當局表示,司法機構將優先處理反修例及國安案件,而國安案件一般由3名法官審理且案件審期較長,其他刑事案件的排期難免受到影響。截至2023年5月底,交由各級法院審理的反修例案件中大約90%已結案,而國安案件中已結案的則佔大約82%。有關尚待審理的刑事案件中,主要有區域法院所負責處理的約100宗案件,2022及2023年亦繼續有新案件被提交法院審理,這些案件絕大部分已排期於今年或明年開審。
另外,法律適應化工作過去被批進展緩慢。法律改革委員會指採取「先易後難」的方式,在過去6個多月,已完成9條法例或附屬法例的有關工作;即使已檢視的法例或附屬總數增加了5條,有待作適應化修改的法例或附屬法例淨數已由69條減少至65條;已制訂較具體計劃,對另外11條法例或附屬法例進行適應化修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