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30%產品無標到期日 開封後易孳菌

【本報訊】不少市民慣用濕紙巾清潔身體,尤其是逾3年新冠疫情後更着重個人衞生。不過亂用濕紙巾,後果可大可小。消委會指出,消費者較易忽視濕紙巾是否到期,而是次測試發現30%產品包裝上並無標示到期日。消委會提醒,濕紙巾雖一般採用密封包裝,但並非真空處理,長時間擺放仍有機會孳生細菌,開封後應避免存放太久。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專業顧問楊詠恩分享貼士,濕紙巾主要成分是水,當水接觸到空氣中的黴菌,便容易發霉,故一般會添加防腐劑,以及甘油、香料等化學成分。
不建議用於處理傷口
就不少市民對應否以濕紙巾清理傷口抱有疑問,她指護理傷口重要原則之一是保持清潔,故清傷洗口須運用無菌技術,故不建議以一般濕紙巾處理傷口,其所含化學物質隨時刺激傷口,甚至導致傷口感染。
楊詠恩又稱,嬰幼兒及長者在無法用水清洗的情況下,若要使用濕紙巾清潔皮膚,建議照顧者可用完濕紙巾後,以沾有清水的棉花抹淨皮膚,減少化學物質殘留在皮膚上。
環保方面,消委會指,現時濕紙巾的物料大多屬於不織布,無論是採用相對環保的天然或再生物料製造,亦不一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完全分解。獨立包裝設計的濕紙巾雖然可減少細菌污染的機會,但會產生更多包裝廢物,建議消費者應考慮使用習慣,而選擇合適包裝;考慮減少濕紙巾用量,減輕堆填區負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