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 財困基層不獲免篩查費

醫衞局指計劃可助基層以預防紓緩慢性疾病。 醫衞局指計劃可助基層以預防紓緩慢性疾病。
醫衞局指計劃可助基層以預防紓緩慢性疾病。
【本報訊】政府擬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倡參加者與政府共同付費,以有效管控各類慢性疾病。醫務衞生局表示,有關計劃亦適用於經濟有困難的基層市民,例如領取綜援人士,亦指理解部分基層人士對費用有擔憂,透露正與醫院管理局商討能否在政府高度補貼下,選用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服務管控慢性疾病,惟需進一步釐清醫管局在基層醫療發展中定位,詳細安排仍有待商討 。
港府:市民應為健康負責
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日出席電台訪問時表示,經濟有困難的基層市民,例如領取綜援的人士,如果願意與政府共付醫療費用,都可以參加有關的先導計劃。而慢病共治先導計劃暫定為期3年,當局會進行中期檢討,研究應否進一步擴展計劃,並檢討推行模式。
惟被問到會否考慮豁免基層人士支付篩查費,李夏茵指正如大腸篩查等計劃,即使病人有經濟困難,政府都不會豁免篩查或治療費,理念是希望市民成為自己的「第一健康負責人」,患病及早求醫,盡量減慢病情惡化速度。
至於在治療階段,參與計劃的病人要支付醫生訂明的「共付費」,當中包括基本藥物在內。李夏茵指出,由於計劃下使用的藥物,是以「非常優惠價錢」向醫管局供應商購買,醫生收費透明很重要,必須向病人說明診金水平,相信政府建議每次向病人收取不多於150元水平應已足夠。
盼及早發現糖尿高血壓
西醫工會前會長、家庭醫生楊超發則表示,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是好事,相信在醫患及政府共同合作下,可以及早發現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並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惟他關注,在治療階段,診金的建議收費水平是150元,連同政府資助的162元,僅足以覆蓋處方基本藥物的成本。
楊解釋,若醫生為參與計劃的病人,處方醫管局名冊內的藥物,兩個月藥費大約是100多元;而部分較新的藥物,每月藥費或高達500元。他建議當局,考慮在計劃的藥物名冊中,納入更多新藥,否則若舊藥不奏效,病人的糖尿或血壓水平始終未能控制至合理水平,醫生就可能要將個案轉回公立醫院跟進,或未能做到公立醫院分流減壓的效果。
楊超發楊超發
楊超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