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全面復甦未見影 惠民紓困怎能停

颱風「泰利」逼近,本港昨日天氣明顯轉壞,仍無損市民興致。不少市民一大清早便到港鐵站或便利店等排隊,領取新一期消費券,再與家人到餐廳酒樓共聚天倫、享受假日。消費券固然為港人帶來一時快感,然而歡笑背後,仍是無窮無盡的憂患。本港經濟復甦步伐緩慢,雖然比起年初,市道稍見起色,惟距離全面復甦依舊遙遠,3年疫劫所帶來的後遺尚未消散,企業倒閉仍時有所聞。團聚過後,港人依然要面對困境。
本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區,採訪市民心聲。普遍市民對於領取消費券都感到歡欣雀躍;有的人打算趁機購買心愛商品,有的人準備用於購買禮物來討好另一半,有的人則打算用於與親友聚餐;也有一些市民表明不會瘋狂消費,到餐廳多點幾個餸菜便當成慶祝;對於如何使用消費券,市民心態不盡相同。唯一共通的是,市民無不關心港府會否再派消費券,金額能否增加,甚或改為派發現金。更有市民擔心今期過後,消費券會成為絕唱;畢竟官員每每被問及明年會否再派消費券時,均以財赤來推搪,從未作出承諾,市民的憂慮並非無因。
反對派發消費券的一方,主要理據在於消費券無助帶動消費,不少人選擇把消費券用於日常開支之上,然後把節省下來的現金儲起。這也難怪的,前景不明朗,誰又不想多儲個錢來傍身呢?尤其觀乎本港現時的復甦進度,短時間內經濟難有重大改善,港府又拒絕承諾繼續派發消費券,市民自然希望積穀防饑,以防不時之需。
官方資料顯示,約100萬名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的市民,因在上月30日或之前,仍未用光今年4月派發的第一期消費券金額,故未能趕及於昨日領取第二期消費券。這似乎印證了經濟不景,港人未敢大手大腳用錢。須知道,本港已非首次派發消費券,每次消費券的使用規限都大致相同,對於那些是合資格消費,那些不是,大部分市民均早已掌握。與其說這100萬名市民都不懂得正確使用消費券,導致未能於上月底前用光,倒不如說他們知慳識儉,是有意為之,更能說得通。
雖說並非每名市民在領券後,都會額外消費,卻不能抹殺消費券提振經濟的功勞。商戶普遍預測,今期消費券派發後,配合通關後人流增加和暑假是消費旺季等因素,今年7至8月的生意額可望按年上升。不少商戶亦趁着當局派發消費券,乘勢推出各種優惠,吸引顧客。與未派發消費券時相比,市道明顯更有活力。何況,消費券還有紓解民困之效,尤其對於基層而言,5,000元足夠應付數個月的生活開支,可謂是救基層於水火之中。
倘若官員以民為本,願意聆聽民意,派與不派,根本毋須煩惱。倘若港府希望消費券提振經濟的效用提升至最大化,更應該及早預告會繼續派發,消除市民後顧之憂。沒有顧慮,港人方能一往直前地消費,重新為市場注入活力;反之,市民勒緊荷包,資金流轉減慢,拖累復甦步伐,最終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