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歷史趨勢

討論香港發展的,多是用多少個中心為題。可是,一是不少的所謂中心,在國際上已失去競爭力,其餘的可還在發展中,未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討論或宣揚香港的優勢時,沒有國際比較,沒有歷史發展的背景分析,主要還是依從英國統治時的宣傳說法,回歸以來依舊不變,只加個別新的可能中心,便沒有任何新意。
這樣年復年的宣揚多少個中心,政府也沒有任何戰略政策來推動,一切還是依循過往的趨勢,順其自然,緊守市場調節政府不干預的大原則,既不知這些中心怎樣發展至今天,也不理會今後會怎樣發展。若真的這些中心還可發展,這是香港的幸運;若因為甚麼原因發展不了,衰落了,這是香港的不幸,甚至推諉是香港回歸祖國的代價。這樣的思維,在特區政府與精英中屬主流;但在內地,亦受英國過往宣傳的影響,也是主流。剛在內地智庫的群組看到一位內地專家談香港的發展戰略,他說曾參與內地政府決策,也自稱親歷香港的回歸,可是他的建議,還是英國宣傳的,沒有國際因素、沒有歷史分析的甚麼中心發展論。
香港是國際城市,一直的發展都依靠國際的變化。以往是借英美帝國主義的勢力,值中國衰弱,因而可超越廣州、澳門、上海,成為東亞第一大埠、全球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即使英國衰落,美國接替,中國復興,英美政策調整,香港的發展還是依英美霸權與中美關係而轉變。香港的港口、地理環境從來不是真正的發展優勢。早期是鴉片戰爭,貨物走私;後期內地人口遷移,中共在香港開一缺口,讓香港從走私貿易,轉為工業化,再轉為轉口貿易,每一階段發展都反映了中美關係的演變。香港彈丸之地,何來獨立發展的能力與優勢。回歸初期中美關係不變,但已出現香港產業轉移,香港變成中國內地資金最大外逃渠道和由此而成的國際金融業務的新模式。
如今中美關係再劇變,香港的發展便不能按過往幾十年的發展繼續。正因如此,哪些中心可以在香港發展,哪些不可能,便形成新的趨勢,與中美關係良好時的格局大大不同,發展的邏輯機率怎可依舊呢?宏觀地說,香港的歷史演變反映中國與全球霸權主義國家的鬥爭過程。香港的特殊是在微觀轉變上,不是可逆反宏觀的大趨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