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療券條件繁複 削北上安老意欲

目前長者醫療券僅能在內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轄下一間社康服務中心使用。 目前長者醫療券僅能在內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轄下一間社康服務中心使用。
目前長者醫療券僅能在內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轄下一間社康服務中心使用。
僅接納港管理模式 內地三甲醫院難覓
本港安老服務供不應求,有不少長者選擇到內地養老。惟目前本港發出的長者醫療券,僅能在內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轄下一間社康服務中心使用,當局日前表示政府正設計基準,以接納更多香港管理模式的醫院,有消息指將於2026年落成的中大深圳醫院為其中一個醫療券擴展的目標醫院。但不少團體及議員均指不應受香港管理模式所限,更直指政府條件多,要尋找合適醫院的機會「微到冇可能」,擔憂實際上計劃「恐怕冇太大進展」,而長者在內地因無法享受醫療券的福利、要用高價錢看醫生,甚或窒礙長者去內地安老的意向。
議員李世榮指現時居於內地的65歲以上香港居民雖可選擇內地三甲醫院就醫,卻無法使用醫療券,只能全數負擔醫藥費,變相窒礙長者去內地安老的意向。相關官員早前稱,有議員提出醫療券擴大範圍至內地三甲醫院、非大灣區內的醫院等,政府正積極設立標準,很快會提出申請方法,接納更多採用「香港管理模式」的醫院,又指負責人有香港資歷更理想。
新增僅中大深圳醫院符要求
針對醫療券擴展的時間表,當局回覆本報指現正總結計劃的經驗,探討是否值得將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內地大灣區其他與「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療服務標準及臨床管治架構相若的醫療機構」,尤其是採用「香港管理模式」的機構。
另一議員陳凱欣表示,將落成的中大深圳醫院符合當局的要求,也與港大深圳醫院的標準及架構相若,亦會是當局擴展醫療券使用的目標之一,但據了解現階段政府仍未將「三甲醫院」納入考慮範圍內,她認為港式管理只是其中一個標準,但長遠不應是「唯一標準」。
她續稱,政府曾稱醫療券牽涉公帑,擔憂放寬會引致冒名取藥、變賣的情況,但她指實際上香港的服務提供者如眼鏡店、中醫藥行也曾有不當行為,因此認為政府應先訂立政策目標,考慮大灣區應設多少能使用醫療券的醫院數量,再按每間「三甲」資格的醫療機構的情況作出檢視。她認為此舉可讓居內地的香港長者看醫生不用回港輪候長時間的醫管局服務,也可減輕香港醫院負擔。
李世榮也表示,據他所知港府曾與一間以香港管理模式運作的內地醫院商討醫療券擴展使用事宜,惟港府要求,除要有「香港管理模式」之外,更要有在港的醫療經驗。
李直言要符合諸多條件的機會甚微,尤其是對於港商在內地投資的醫院很難有在港的醫療經驗,質問「有幾多間醫院符合條件,又肯接受政府嘅醫療券?」因此擔憂實際上計劃「恐怕冇太大進展」。記者曾卓琳
陳凱欣陳凱欣
陳凱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