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恐成絕唱 生活更淒涼
財赤推搪 拒再開倉 懶理苦況
港府昨起經6間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向合資格市民發放2023年消費券第2期計劃的2,000元消費券。無論政府官員及多名政界人士近期亦先後「放風」,指消費券不應恒常化,本期應為最後一次派發消費券,意即政府或拒開倉,而消費券亦恐成絕響。但不少市民要求政府繼續派發消費券,否則在經濟未復甦的情況下,生活更淒涼。有議員認為當局應視乎經濟情況考慮派發消費券,籲政府「唔好咁快閂咗道門」;有學者直指與其讓政府「大花筒」,倒不如向市民派消費券,讓市民自己揀。
政府連年赤字,當局在今年2月底公布新一份預算案,指今年赤字高達1,400億元,較原本預算高出1.5倍。政府預計,2023/2024年度繼續錄得赤字,將創連續5年財赤。本財政年度首兩個月,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整體開支為1,241億元,收入為522億元,即有719億元赤字。香港經濟主要動力之一的進出口貿易亦持續倒退,香港5月出口貨值僅為3,276億元,按年跌15.6%,較預期差4.5個百分點,且已是連續兩個月錄得雙位數倒退,並較4月跌幅擴大2.6個百分點,錄得連續13個月倒退。
議員倡節日派細額消費券帶旺
雖然香港疫後復常,但經濟未完全恢復,多名政界中人亦先後對消費券「吹淡風」。有財金官員就重申,消費券計劃「很難成為一個恒常的計劃。」而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議員葉劉淑儀亦曾發表類似言論,指消費券一定不可以成為恒常措施,讓市民有依賴政府的心理,有違賴以成功的獅子山精神。
不過,具勞工背景議員林振昇認為儘管消費券不會是政府恒常措施,但仍需要視乎情況考慮派發,「唔好咁快閂咗道門」,又指假如明年經濟未完全恢復,餐飲和零售仍然有挑戰,建議當局可以考慮在特定節日下派發細金額的消費券,例如數千元不等,金額可以視乎情況,用以刺激消費。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亦認為政府在派發消費券方面不應太早「落閘」,指消費券有助帶動經濟,加上政府有時候「大花筒」,使公帑不能用得其所,與其如此倒不如向市民派發消費券,讓大眾自行決定用途。
街上吉舖不少 學者促再考慮
陳又指雖然近月市道有回暖,但街上仍有不少吉舖,市況「未係好旺」,明顯零售剛起步,當局應再作考慮。
至於政府多次重申有財赤,長期派發消費券並不可行,陳偉強相信即使香港出現財赤,但消費券的費用亦不算太大,當局可以節省其他費用。他又以澳門為例,指當地年年派錢,即使在疫情下仍然派錢,反映派錢對公共財政不會造成大量負擔,相信香港可以借鏡。
針對派發本輪消費券,有財金官員昨指有13.6萬名市民選擇更換儲值支付工具領券,有22萬名新合資格的人士成功登記,又相信本次消費券,為零售及餐飲市道注入額外約130億元消費力。經過3年運作,消費券計劃使電子支付在香港更趨普及、覆蓋面更廣,至今累計個人電子儲值支付帳戶新增逾1.3萬個,企業帳戶亦新增逾22萬個。今年首季儲值支付工具的交易總額為1,385億元,按年增長近25%;交易宗數逾18億宗,平均每宗交易金額為77元,當中實體銷售點交易額增幅逾36%。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