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商用車泊位渴市 欠規劃遭人漁利

港府土地規劃失當致停車場泊位不足,早就不是新聞;而疫情期間,港府對承租政府土地作停車場用途的租戶,實行五成租金寬減直到本年底。惟有見社會復常而泊位奇貨可居,這些「場主」坐地起價,一面收取政府補貼,一面大幅調高泊位租金,令商用車主叫苦連天。
根據政府數據,商用車如貨車及非專營巴士數目,由約7.48萬輛輕微下跌至目前約7.11萬輛,但近年陸續有短期租約停車場因配合長遠發展而被收回,同期可供商用車使用的泊車位數目,由約4.97萬個下降至只有約4.53萬個,比例為0.63至0.67之間,可見泊車位非常緊絀。
須知道,這些商用車都是龐然巨物,必須有相應地方停泊,政府顯然對有關規劃毫不重視,而且因應發展新界而不斷回收停車場用地,以致泊位失衡情況近年更趨顯著。更不堪的是,政府在疫情期間寬減政府土地短期租約租金,單計收費停車場已令當局少收18億元公帑,惟這些補貼非但無助紓緩商用車在疫情期間經營困難的苦況,反而讓「場主」袋袋平安,甚至獅子開大口大幅加租,雙重獲利。
據了解,目前約有10個這類停車場加租,受影響的商用車超過1,000輛,主要在葵涌及青衣,經商用車組成的代表討價還價後,最終還是加租一成。業界預料,隨着政府補貼於今年底屆滿,這些「場主」肯定會再加價,甚至加價一倍之巨,經營成本高企,不少人已打定輸數,「劏車」退出市場。
再加上本港貨櫃業風光不再,內地港口崛起,香港一度世界第一的排名一落千丈,同樣打擊物流運輸業發展。而港府對物流運輸業一向不大重視,別說扶助,就連增加相應泊位也不肯,業界要求在葵涌貨櫃碼頭一帶增設夜間泊位多年,但政府置若罔聞;而一旦車輛違例停泊,執法部門發出「牛肉乾」絕不手軟,令業界生存空間更加狹窄。
港府在疫情期間寬減政府土地租金,原意是共度時艱,卻因為思慮不周,被人從中牟利,最終只是肥了「場主」,對物流運輸業毫無裨益。發展局更大條道理認為,商戶面對不同經營情況,政府不宜在租約加入條款,硬性規定停車場營運者應如何運用減免金額,擺明就是敷衍塞責,關人個關。
隨着北部都會區投入發展,預料新界將有更多土地被收回,商用車泊位只會更捉襟見肘。政府在規劃新市鎮的同時,忽視車輛停泊需求,顯然是不負責任。社會多年前已有聲音提醒,在土地不足的情況下應向高空發展,推行多層智慧停車場。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運輸署至今僅在9個地點推自動泊車,而且僅限於私家車。
社會復常後,旅遊經貿交流漸趨頻繁,別說貨櫃車需要地方停泊,旅遊巴也是一樣。正因為港府從來沒有做好規劃,人車爭路時常發生,旅遊巴撞倒途人更非鮮見。港府對此不聞不問,不僅打擊本港物流運輸業發展,就連旅遊業也會受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