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政策死板 輔導人員發揮難

郭玲麗話輔導人員礙於種種現行制度而未能發揮所長。 郭玲麗話輔導人員礙於種種現行制度而未能發揮所長。
郭玲麗話輔導人員礙於種種現行制度而未能發揮所長。
郭玲麗叫彈性化 針對性助市民渡難關
香港人生活緊張,無論上班族同學生哥都「壓力山大」,尤需得到精神或情緒支援。本業係教師嘅議員郭玲麗,指本地七大院校開辦專業輔導課程且有相當歷史,統計過去20年本地共培訓7,000輔導員,喺帳面上人手唔算少,但礙於種種現行制度而未能發揮所長,加上內地同時亦「搶人才」。佢呼籲政策上要提供彈性,讓專業輔導人員能深入學校同社區提供支援服務。
郭玲麗認為駐校社工修讀嘅核心課程雖涉及輔導同心理學,但輔導學專業課程必定更深入及全面。其實亦有社工為進行深層次輔導工作而選擇進修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教育界係主張精神支援需全方位去做,如果人手充裕當然唔會有太大問題。但現實係教育心理學家只有138人,難以應付全港學校所需,即使嚴重個案亦只能3個月見一次;亦有社工同佢反映,話接見嚴重個案只係得14.5小時一年。然而高危個案都要33小時。
除社工外,郭玲麗指學校都會期望曾修讀輔導嘅老師能兼任相關嘅跟進工作,但係老師尚有其他教務工作,難以抽身全力投入。對於小學推行嘅「一校一社工」及中學嘅「一校兩社工」,郭玲麗希望政策上能給予彈性,例如針對Band 3學校嘅學生背景,聘請專業輔導員提供更深層次同更全面嘅輔導。
至於專業輔導員不足嘅現象,郭玲麗話有機構以「活動助理」去聘請佢哋,以致薪酬偏低。另一邊廂,內地自汶川大地震之後積極發展社福,又相當關注學生嘅精神狀況,近年政策係校內設「心理諮詢師」,起薪點都有兩萬幾三萬人民幣,仲包食宿。結果有唔少人上咗去。
倡康健中心設輔導服務
由於本港基層醫療係根據英國分層醫療架構運作,而精神健康治療於外國醫療架構內,屬於第二及第三層。郭玲麗建議本港18區康健中心設立輔導員,好讓市民更容易搵到傾訴對象,而輔導員只需喺中心內「掛牌」。而有需要嘅市民就好似睇門診咁,敲門就可以搵到值得信任嘅人提供精神或情緒支援。畢竟有啲心事,係唔方便同屋企人或熟人透露,以免影響其生活。
議員期望政府放寬有關政策,讓更多輔導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議員期望政府放寬有關政策,讓更多輔導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
議員期望政府放寬有關政策,讓更多輔導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