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長者屋一直丟空 房屋署胡混成風

本港輪候公屋的人龍沒有最長、只有更長,目前一般申請平均輪候5.3年,長者一人申請更連續3季維持在3.9年,毫無縮短迹象。儘管高官日日打開口牌,聲稱房屋政策要由「追落後」變成「趕在前」,但有房屋署這樣的「豬隊友」,寧願將珍貴的房屋資源長期丟空,也不加快上樓,港府要達標真是談何容易。
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房屋署「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改建主動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兩者的空置期及空置率均極高。截至今年3月,一型設計的相關單位約有六成分間房間空置,絕大部分空置逾10年之久,若將之改為一般公屋單位,可改成378伙。申訴署又指,上述單位租戶自願調遷數目偏低,而二型及三型「長者住屋」申請者拒絕接受編配的數字偏高,批評房署未為解決問題考慮突破措施,建議應以「長者住屋」作過渡屋試點,出租予輪候公屋多年的市民。
老實說,房署暴殄天物,將公屋單位丟空,早就不是新聞。本報去年便踢爆全港多區都有空置公屋,包括牛池灣彩虹邨、大埔廣福邨、觀塘順利邨及柴灣興華(二)邨等,觀塘區更是重災區,估計每條邨空置公屋多達數十間,大部分丟空超過一年,全港最少有800個公屋單位丟空多時未編配給人入住。今次再受到申訴署批評,再次反映房署官僚胡混度日的冰山一角。
誠然,「長者住屋」設計原意是為年滿60歲的單身公屋申請人而設,屬院舍式設計,需共用廚廁及客廳;此外,房署亦曾因應當時社會對一人公屋單位的需求,將一般公屋單位分間為兩至三個房間,即「改建一人單位」,住戶同樣需要共用廚廁。由於欠缺私隱,不受歡迎可想而知,但任由其空置逾10年,寧願封塵養蚊也不想方設法讓單位流轉,不管怎麼都說不通,房署完全沒有「能做事、做成事」的決心,可見一斑。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香港房屋問題愈演愈烈,無殼蝸牛望樓興嘆,除了覓地不易、建屋程序冗長,亦同房署敷衍塞責脫不了關係。既然輪候公屋人數有增無減,又明知旗下有空置單位,官僚動動腦筋,看看如何加以利用,增加市民上樓機會,只是最基本責任而已。奈何這些官員尸位素餐慣了,根本不知民間疾苦。即使上述長者屋及一人單位有先天缺陷,但稍作修正,改為過渡屋並無不可,起碼可即時解決數百個無殼蝸牛的問題,總比住在危機四伏且租金不菲的劏房有吸引力,也比需時興建的簡約公屋快捷,房署顯然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現屆政府有一個怪現象,就是口號多多,非常漂亮,令人耳目一新,但到頭來只剩把口,一樣解決不了問題。最經典莫如房屋局局長的「堅離地」言論,指基層住得偏遠、搭長途車能洗滌心靈,被批為現代版「何不食肉糜」。這些官員無疑口舌便給,但距離「能做事、做成事」、增加房屋供應還是非常遙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