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王道的機會

中國的王道哲學與戰略有兩個條件,一是中國的統一,沒有內亂內戰分裂,沒有群雄爭奪正統的戰爭、動亂,不會你死我活的從不同方面鬥爭,形成內部的仇恨。反映在政治、文化與經濟上的相互排斥、攻擊、抹黑、封鎖,也不易產生機會讓外來勢力介入,製造更大的對立。不統一的形勢下,沒有「王」,便難有王道,一如春秋戰國之時,王權衰落,代之而興的思想與政治是爭霸,爭霸無所不用其極,同宗同族的也一樣內鬥綿綿。王道只是孔子的悲鳴。
二是國家興旺,統一帶來休養生息之後,是經濟、社會、文化的興旺,政治、軍事的優勢。王權集中又強而有力,在內可平復衝突,推動科技與經濟發展;在外有強大力量保家衞國,並向外伸展勢力範圍。國門大開,朝貢賞賜與貿易,交流暢通無阻,沒有構成外來威脅。如唐代中原文化的大比例胡化,也牽不動反對之心,反而樂於接受,與本土文化融合更新。
這是由經濟、政治強盛形成的文化、社會自信心,不介意外在文化、社會的與中國不同,也不反對中國文化、社會的各種因素(包括經濟技術)向外輸出。中國還至少在亞洲區是最強大、最繁榮的經濟體,憑着中國土地上的經濟便足以維持和發展經濟上的國際優勢,吸納外來因素來變革創新。即使王朝有興衰周期,中國也有不少時間是朝廷分立,整體上仍能維持經濟實力,在東亞裏各領風騷,小朝廷向外還是展示王道。
把這樣的歷史模式放諸當今,中國的復興是在中國土地上發生,不靠對外殖民、戰爭與掠奪,而成全球實質最大經濟體。在物質條件上、在意識形態上,都有底氣、自信心,以此回歸中國歷史上的王道主義。
中國的政治、經濟是由內而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大同。中國的天下重建了,但面對全球的天下,後者並未統一 。中國的政治、經濟仍未可暢行於全球的天下,這便構成中國的挑戰、世界的挑戰,中國提出的王道便未能得天下採納。
可是,中國若堅持王道,在統一與經濟發展方向加一把力,中國的王道主義便更有支持力。這當是西方霸權崩潰、世界陷入戰國時期裏的最重要的和平建設力量。中國會否是終結戰國的西秦,從邊陲崛起,借助周原巴蜀之力?抑或是世界的戰國時代會循全新的模式演進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